|
5.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融合
虽然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存在冲突,但角色冲突的矛盾也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因为心理辅导要有一个过程,学生许多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另外心理辅导要做到有效和有针对性,就必须深入地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等,并随时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辅导,这些对班主任来说都是十分便利的。有不少人认为心理老师更适合当班主任,因为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但应该同时看到,班主任这权威角色无形中也在学生中形成不容忽视的“斥力”,这种“斥力”让班主任难以观察和洞识学生的心理,学生不敢也不愿向班主任说心里话。心理老师担任班主任后,可能会和学生沟通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不利于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那么,班主任是心理老师,如何进行角色融合呢?
5.1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是班主任有效教育的出发点,尊重、信任、公平是缩小师生心理距离的首要条件。被他人尊重是人的一种需要,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关注自己,尊重和理解自己,他就会心存感激,各方面积极性也会提高,充分信任学生可以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我,他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朝好的方面发展。
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体现师生人格平等。班主任如果居高临下,还没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就加以判断、说教,虽然有时可以较快的“解决”一些事情,但实际上,学生更内在的真实感受得不到表达,更深层的矛盾得不到表露和解决,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学生的行为不会发生变化,且易导致师生的隔阂甚至对立。班主任的角色应从教育者转变为辅导者,师生之间尽量是朋友关系,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与学生朋友般平等地讨论问题。有时,班主任在参与讨论中做出自我表露,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真实可信。班主任与学生说话时,语调要温和、亲切、自然,并耐心倾听学生述说自己的感受(包括正面的与负面的)、问题和意见。教学与活动中,鼓励班主任用目光、微笑、点头及其他身体语言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和安慰,让学生感受得到了尊重和接纳,信赖班主任,达到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特别是学科活动与文娱活动中,班主任应成为学生中间的一份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话。
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成绩、相貌、行为、背景等方面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向上进取的机会。班主任偏爱行为让学生感到老师偏心,只喜欢某部分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等,会在班内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让学生成为学生的“敌人”,这给整个班级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尊重学生人格平等,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鼓舞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思维大大活跃;消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不思进取,对学习失去信心。
浅谈班主任与心理老师的角色及其融合 .doc
(34 KB, 下载次数: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