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羞怯背后的心理秘密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309

帖子

10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5: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浅谈羞怯背后的心理秘密

“小五啊,今天你是寿星,难得人这么齐,来说两句吧?”
“不要了吧,人这么多,人家害羞啦。”

刹那间,探照灯似的目光汇聚在扭捏的小五身上,在这些目光中蕴藏着复杂的信息。咳咳,老大尴尬的站在台上,要是世上真有后悔药,我相信他绝对不会介意来一打,可惜没有,不能看着自己抛出去的傻问题一直回荡在空气中,老大在嘴角频繁地抽动了几次之后,终于问出了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问,“Why?Why are you so shy?”

我们来用心理学的方式来揭示小五虚伪的面具:

Shy作为学术研究更恰当的翻译应该是羞怯,下个操作性定义,羞怯是特指在社交情境下,是个体在期望与他人接触的同时,感受到来自社交的恐惧,从而出现的抑制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羞怯和恐惧都会导致过分地自我控制和退缩性行为,而恐惧是指个体在预感到威胁或者将要受到伤害时的本能反应。另外,羞怯不同于社会性无兴趣,社会性无兴趣不包含对社会的渴望和恐惧,是指对独处和社交无差别的态度。

从理论上而言,羞怯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对陌生人的羞怯、焦虑性羞怯和规则性羞怯。对陌生人的羞怯重点所指的是幼儿时期对陌生人的恐惧,这也就是幼儿时期对陌生人恐惧的处理会影响到以后的羞怯行为,同时,对陌生人的羞怯是伴随终生的;焦虑性羞怯和规则性羞怯指向的是在熟悉的情境及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羞怯行为,焦虑性也就是指明显的冲突性羞怯,例如脸红、心跳加速、说话结巴和回避等表现,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羞怯”,而规则性羞怯更多的指的是在相应情境下做出的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表现的形式包括谦逊、低调等。

陌生人情境实验

当前羞怯的测量方式主要通过同伴、父母报告的方式来评定,理论结合实际,在征求小五多名同事的意见之后,普遍认为小五跟“真正的羞怯”八竿子没关系,也不是恐惧和社会性无兴趣,如果一定要给他的行为下一个论调的话,那只能是“傲娇”啦。

让我们暂时忘了小五吧。那么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羞怯呢?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国际友人们都有什么论据吧。言而统之,无非就两点,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先说内在的影响因素,又是两点,分别是情感发展和自我意志控制。儿童羞怯发展的“关键期”在18个月之后,这时候的儿童开始认识到外貌和行为的社会标准,随之产生的社会意识,让儿童在某些情境下出现焦虑,焦虑将会使儿童过分的控制自己,对相应的情境产生回避,但同时又由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伴随着公众场合的表现欲,获得关注的需求,儿童亦有进行表现的冲动,这便是最初的羞怯,如果此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引导则会发展成规范性羞怯,反之将趋向于焦虑性。

羞怯发展相关研究中以意志控制为自变量,发现具有高意志控制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规则性羞怯。他给出的解释是在面对同伴、父母等负面评价以及社会排斥的时候,低意志控制儿童很难以积极的方式应对这些负面的情绪和退缩行为,而具高意志控制的儿童能够通过满足他人需求的方式来缓解因负性评价或社会排斥引起的不良情绪,并且能够不断通过他人的反馈习得最佳的方式来应对相似的情境,长此发展,儿童习得的将是符合社会规范的羞怯行为

继续讲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好巧也是两点,母性行为和文化环境。母性行为主要指的是母亲的敏感性,高敏感的母亲定义为,温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适宜的互动,根据情况对儿童的情感、兴趣、能力表现作出反应;低敏感性的母亲定义为,错失或不顾儿童的情感和线索的反应,以自身的需求安排儿童而不是根据儿童的需求,也称之为侵入式的管理(Fish&Stifter,1995)。高敏感性母亲的管理下儿童能较好的发展自主性,自我效能,自我调节技能等,从而使羞怯更趋于规则性,而低敏感性母亲的管理下,儿童的社交技能发展将受到阻碍,儿童没有习得有效的沟通及处理社会交往的能力,相应地更容易出现焦虑性羞怯。

而文化环境是指父母对儿童的羞怯行为的反应会因为儿童的性别而不同。这潜在的原因是羞怯更符合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特质。母亲往往不能接受羞怯的男孩,但能够谅解并接受女孩的羞怯,因此,相对于男孩而言,羞怯的女孩能得到更积极的关注及母亲敏感及时的反应。

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缘于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过于内倾和抑郁气质的人往往习惯于内向活动,特别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也会在与人交往时,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缩头缩脚,吞吞吐吐,表现得不自在。

此外,幼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曾经的挫折经历也会影响个人的交往,形成羞怯心理。如曾在大庭广众受到冷淡,以后遇到类似情境会引发羞怯感;还有人会把与某异性个体交往时产生的羞怯感扩展、泛化到几乎所有的异性,甚至同性身上,因此影响了正常的交往与生活。

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偶尔的羞怯在所难免,但若在社交中经常为羞怯的心理所笼罩,就需要有意地加以克服了。

接纳羞怯

羞怯的人想摆脱羞怯,其结果是越想摆脱,在交往中越注意自己的表现,羞怯反而表现越明显,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接纳羞怯的表现,采取“有就让它有去”的态度,顺其自然,带着羞怯去做事,认识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体验,这样反而有助于使自己放松下来,克服羞怯心理。

增强自信

羞怯的根源部分在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自己无能,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实际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欣赏自己,增加交往的勇气,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会博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肯定。如果总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糕,过低地评价自己,那么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变得迟疑、谨慎、紧张、不安。被人评论是件十分平常的事,不必过分在意。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限制了自己,结果是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越怕说,使羞怯心理越来越严重。

多争取锻炼机会

针对自己怕羞胆怯的心理,可以有计划地采取一些训练方法,增加自己锻炼的机会。
  1.中心转移法,即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不管自己是否紧张,努力坚持下去。

  2.多向交流法,即多结交个性开朗、外向的朋友,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往来,可从他们身上习得泰然自若的风度举止。

  3.反向训练法,即强迫自己到最令自己胆怯的情境中去。如羞见陌生人,就强迫自己多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如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就迫使自己多争取这种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可以习得克服羞怯的有效方法。

  4.自律性训练法,即当临场出现不安时,想方设法控制紧张情绪的外露,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不害怕,没什么可怕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压力,放松心情,对于克服羞怯也十分有效。克服羞怯感的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锻炼与人交往,然后再逐步增加情境的陌生性与难度。

  许多著名人物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及夫人,英国王子查尔斯,四次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女影星凯瑟琳·赫本,第23届奥运会四枚金牌得主卡尔·刘易斯等人,都曾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十分怕羞的人,可他们经过有意识的磨炼,最终克服了羞怯心理,拥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纷纷成为社交界的明星。所以,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能战胜羞怯心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