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7-8 10:47 编辑
斌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喜欢哭闹。经常会回避和同学相处、说话,也爱回避与老师交流,缺乏自信,性格较为悲观。
一、案例背景
斌出生于一个务工家庭,双亲的工作都很繁忙。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对斌的要求却非常高。一旦斌在学习上出现了一点问题,父母就严厉批评甚至是打骂。这一切使得他长期处于高压之下、悲观之间,缺乏自信心,缺乏理解,心理负担过重。同时,斌与同学间的关系也欠融洽。八、九岁的孩子在集体交往中存在明显的“亲优”意识。而斌首先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其次,他不善于和同学交流,甚至是老师让他参加小组的交流讨论与各种活动,他都拒绝参加,自顾自活动。有时候他又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稍不顺心就开始哭闹,久而久之,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二、事件分析
斌总是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并且总是自己幻想出一个十分可悲的结局来。一次上数学课,需要用到三角尺,而他没有带。我让他自己去向同学借,他先是发呆,然后就开始哭。我问及他哭的原因时,他的回答是:“他们肯定不肯借给我的。” “为什么他们肯定不肯借给你呢?”我追问道。斌抽噎着没有回答,此时坐在后面的一个同学反映斌并没有向他们借,并且马上就递过来一把崭新的三角尺。
此类事情经常发生,经过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斌出现这样的反应,是由他孤僻自卑的性格引起的。他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长过高的要求导致斌在长期的失败中形成对自己的不自信,性格逐渐变得自卑;而正因为如此,使得他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更进一步地加重了斌的自卑感,时间一长,由自卑产生孤僻,变得害怕和周围人交往。
作为班主任,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以及足够的重视,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三、矫正措施
1、劝父母降低要求
通过与家长联系,劝说斌父母为孩子减压,还给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我把斌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比如他现在语文成绩不够理想,家长不应该马上要求他在语文各方面表现得很完美,可以首先在他写字的笔顺上先提出要求,做到笔顺正确后可以在字词的记忆掌握上下功夫。可以多给他听写,多让他看书。基础上有进步了再考虑他阅读和写作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一步一步阶段性的目标会让他增强自信,从而达到学习上的进步。建议家长对斌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2、促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斌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斌在集体中找回自信,提高交往能力,融入到班集体的大环境中。
首先,为斌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安排一些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他周围。这样,当斌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上出现困难时,同学能马上热情地帮助他,让他从与这些同学的交流中慢慢发展到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另外,我鼓励斌多参与集体的活动组织。活动是产生情绪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融入集体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将他归入一个雏鹰假日小队,让他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获得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同时,我也多关注斌,多给他正确的、正面的评价。上课的时候多请他来回答问题,多给他上黑板板演的机会,让他在同学的面前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此外,我还注意加强与他的交流。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悦纳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
四、心理教育的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斌的学习、交往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长反映他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谈学校里的事,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校内,他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好了很多。现在他不但能主动和同学交谈,加入到小组的学习讨论中。
经过学校老师的努力,斌的孤僻、自卑心理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已经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交流问题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斌今后一定能有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