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4 14:04 编辑
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主演:希拉里,斯旺克,杰拉德,巴特勒
心理学看点:哀伤辅导
电影简介: 这部电影实在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心理学教学样本,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对于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的丧失,爱是如何一路伴随生者从最初的崩溃到最后的重生。那个与你亲密无间的人突然撒手人寰,从此世上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这种失去挚爱的痛苦要如何才能承受?电影拍的很巧妙,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就已向我们描绘出这对夫妻的情感经历与感情状态,他和她在一起快到十年,当初父母都认为他们太过年轻,并不看好,他说她不该总是把他当成爸爸,由此可以看出,他平日里定是十分地宠她,他们争吵,她叫他滚出去,他真的摔门而出,两秒钟后,她期待地盯着那扇门,他果然推门走进来,换了表情,温柔地对她说:我出去又回来了,我们争吵结束了吗?她激动得扑到他怀里,开始为自己的愤怒道歉。这一场镜一定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数次的上演过,争吵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它恰恰提供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关键是如何适可而止,良好的争吵应该有这样一个OVER的设置,关门再开门,出去再回来,当门关闭,双方就要认可这次争吵是该叫停反省的时候,一分钟的停顿,反思,当门再打开,就要把刚才的不快通通关到门外。他们有多恩爱,感情有多深,从这样一个争吵的片段中,就足以了解。所以,当格里离去,我们不难想象霍利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与悲伤。
心理学将体验丧亲后的哀伤分为三个阶段,当霍利面对格里的逝去时,情绪和认知上大概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反应是否认,不信,思维变得迟缓,麻木,抽离,梦幻般的状态。霍利并不能接受格里真的已经离去的现实,拨打他的语音电话,想象他还在身边,她无法再继续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她幻想格里还无处不在,与自己交谈,对话。她穿上格里的衣服,模仿格里的搞笑演唱,这是典型的“认同”反应,通过这样的行为方式,假设死者还未离去。这一阶段大概会持续数小时到数月不等,视其死讯来得有多突然,以及生者对逝者的关怀有多亲密而定。
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 第二阶段的主要反应是愤怒、讨价还价、退缩,无限的忧伤与思念。霍利在意识到格里终于不在的事实后,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只想躲起来独自疗伤,她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问周围人,为什么是格里,为什么要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一阶段生者会将逝去者理想化,会产生内疚,埋怨自己平日里对逝者不好。所以当有女客户对自己丈夫蛮不讲理时,激起了霍利心中对格里的愧疚感。这一时期的时间也因人而异,可能持续数月到两年。
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 这一阶段生者会逐渐恢复正常,专注力有内在伤痛渐渐转移到外在世界,学会接纳生活里许多不可逆转的改变。霍利渐渐学会习惯感觉不到格里的存在,坦然和他说再见,但又不再刻意的去忘记往事,并从美好的回忆中之躯面对新生活的力量。她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挖掘自身的才能,建立新的关系,有的生者还会延续逝者的兴趣或未完成的梦想。有的人一生之中都会沉浸在哀伤中无法恢复,其间可能会倒退到前面任何一个阶段,霍利在格里以及良好支持系统下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完了这三个阶段。虽然这三个阶段模式主要是针对生者在丧亲后哀伤表现的描写,但略加修改一颗适用于了解人生中任何重要损失后的反应。在这个历程中经验间歇而短暂的倒退几乎是必然现象,只要不是一直停滞不前,都可以理解为自然和正常。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丧失,亲人的离去,失恋的打击,成长的挣扎,等等,这都是不断的连续的丧失过程,痛苦和忧伤给予我们力量结束过去,而爱的陪伴让我们更能看到生活继续的希望。尽管阶段性的反应是必然持续的一个过程,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无事可做,让哀伤者静待时间流逝,无力的等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天,了解经历损失后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去调动一些外在的力量来进行调解,让悲伤者能有可供努力的空间。
让我们陪伴悲伤者做三项努力:
第一项任务:体认失落 这项工作的包括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承认死者已矣的事实,并放下可与逝者重聚的幻想,焦虑的核心是因为心里还有幻想存在,对于已经逝去的东西还抱有希望,所以当面对任何损失时,第一步是要学会接受既定事实,承认不可挽回的现实存在。格里在给霍利的来信中,鼓励她走出去,扔掉所有和他有关的衣服物件,只保留必要的,让霍利学会接受新的身份,尽管当然这一时期,亲人朋友的陪伴十分重要,良好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哀伤者更好的适应这一时期的过渡。
第二项任务:体会哀痛 在不得不承认损失不可逆转后,很多哀伤者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表面看上去,他们似乎已能很理性的理解和面对遭遇的不幸,表现平静,开始正常生活,但他们会拒绝谈论有关丧失,在周围人看来,也会认为不提旧事是对恢复有益的,“不要想太多”是周围人对哀伤者最多的劝导。然而,悲伤的痛苦如果没有得到宣泄,一直被压抑,反而会让哀伤者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处理。因而第二项任务是要让生者充分经验失落与分离带来的痛苦。格里让她去曾今留下他们欢乐的酒吧,给霍利安排了重游故地的旅行,一切都让霍利重温了当年两人在一起的点滴,通过这些追忆,来让霍利充分完成哀悼的过程。当霍利终于可以放声大哭,长久压抑的悲伤在一次又一次的回顾历程中得到了释放,只有当体会哀痛的任务完成后,霍利才能有能力去进行下一个哀伤后的任务。
第三个任务:体现新生 概括起来,这一任务即“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和“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到其他关系上”。适应一个新世界并不意味着就要忘却旧的,但对于很多经历丧失者而言,往往会把开始新生活看做是对死者的背弃,而无法将个人的内在资源投注到新的对象或关系中去。格里在给霍利的最后一封信中,让霍利答应自己不要拒绝新的开始,并学会用自信的心态来重新看待自己,而霍利也在格里的鼓励和陪伴下,重拾生活的信心,开始迎接新的开始,当霍利说,“我已经越来越少感觉你的存在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就此终结,对于生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给逝去者在心里找到一个可供安放的位置。看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触还在于,生活一直在继续着,在关注问题与悲伤的成因的同时,不能放弃收拾心情做该做的事。心理学所倡导的观念,好的未来可以取代甚至结束不好的过去。就像格里对霍利做的一样,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寻找到自我的价值,不再囚禁于过去的阴影中,将生活的重心从内部转向外部。世界如此大,人确实没必要被囚缚在自我的世界里。(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