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走过伤痛——目睹妹妹车祸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1384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1:4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NANA 于 2015-4-1 11:48 编辑

走过伤痛——目睹妹妹车祸

问题情境
       小A,女,初二学生。中午放学回家路上,目睹同行的妹妹遭遇车祸。她手足无措,十分慌乱。经路人提醒才想起和父母联系,但父母短时间内不能赶来,后来学校老师赶来送妹妹去了医院。其父母匆匆来到后,问清情况后就直接让小A回学校上课。回到学校后,小A一直感觉自己处于混沌状态,双手开始发抖,在同学陪同来咨询室寻求帮助之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近2个小时。

个案分析
       显然这是一起目睹家庭成员受伤后引起的次级创伤事件。突发的变故使当事者小A感到震惊,随之而来的慌乱、恐惧、自责等情绪反应搅乱了她的心理平衡状态。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整个事件当中,小A始终处于无助状态,事发过程中她连哭泣发泄的机会都没有(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创伤过程)。在咨询的前一阶段,她一言不发,事件基本情况介绍是由陪她来访的同学完成的,小A在情感层面上呈收缩性,她的手不自主抖动是自身巨大心理压力下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因此,咨询者不能否认小A的伤痛,相反要让她了解到,你能认同她的痛苦;在创伤事件反应中,小A的情绪一直处于“悲伤一慌乱”阶段,此刻的当务之急是安定她的情绪,协助她在那些目前可控制事物上集中注意力,将生活中所有稳定的状况持续下去,因为在混乱的时刻,小A已无法专注于未来的可能和不可能。

咨询过程
       危机干预是短期的、问题取向的,其目标是尽可能快速且直接地让当事者的生活处境产生结构性的改变。因此,针对小A的具体情况,咨询者采用了以下处理方法:

       1.创造机会,让当事者详细而完整地描述所发生的事件,完整情绪体验
       初步了解情况后,咨询者以“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等接受性语言作为铺垫,开始就事件的具体情况询问小A。小A在听了太多的“不要难过”、“不要怕”等类似的安慰后,对咨询者的认同有了良好的回应。咨询者在倾听过程中用手轻抚她的肩头,用身体接触增强她的安全感,使她完成了事件的回顾过程,完整了创伤过程。

       2.帮助当事者构建有效的应对方式
       在咨询过程中,小A反复说到的话是“为什么是妹妹受伤而不是我”、“如果当时我走在右边就好了”。这可以看作是小A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她企图用假设消除心中的痛苦,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安慰。针对这种情况,咨询者首先帮小A理顺事件的来龙去脉:妹妹没有生命危险,有父母照顾,事件基本已经得到控制等;然后和她一起分析目前她应该做的事情——如探视妹妹时要说什么话、怎样能帮助妹妹、如何面对暂时要独自一人上学的情况等;最后和她一起探讨:如果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等。

       3.励当事者积极和家人交流
       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小A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很短。父母当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妹妹的伤势上,而忽视了相对“安全”的她,使其郁结于心的伤痛一直没办法得到缓解。虽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给予了小A积极的关注,但作为青少年,父母的关爱更为重要。因此,咨询者鼓励小A主动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对于青少年而言,在经历创伤性打击时,可能也同时经历一次发展危机,而这个时候与家人“在一起”的动力支援会帮助当事者走过危机,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4.暂时降低家庭或学校对当事者的要求
       小A的压力源还来自于自责——帮不上在医院的妹妹,连最基本的上课都做不到,这使她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咨询者除了加强了对小A的关注,让她认识到她的状态是正常的外,还和小A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让她短时期内先不要上课,并派学生陪同她在操场放松了半小时,基本调整好心态后去医院探视妹妹。

咨询后记
       综观整个事件,当事者的抖动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对创伤事件的预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咨询过程中,小A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宣泄,发抖现象有了明显好转,当天放学后已经恢复正常,晚上她去了医院,第二天我在操场上看到她,她情绪稳定,并高兴地告诉我妹妹很快就要出院了。
总结整个干预过程,帮助当事者经历完整创伤过程以及对其“悲伤一慌乱”阶段的积极关注是必要的。但当事者不是有待于“维修”的病人,他们大部分都有能力应对具有破坏性的不寻常状况,咨询者要做的是激发其内在的能量,以最适合当事者自身的方法帮助他们从黑暗中走出来,协助当事者以自己的方式回复生活的平衡。将生活危机转化为生机。形成全新的个体。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