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绪问题] 深入剖析青少年的自杀心理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0: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3-19 10:57 编辑

       自杀心理的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依据的是自杀死亡者的有关表现和材料,有比较少的机会能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进行探索。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
  
       (1)认识方面。
  
       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高中生为6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高中生为47%);“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高中生为52%)。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
  
       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当然,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自杀可能不理解,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在些时此地,他们自己确信选择自杀的合理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法太糊涂了,但是,采取自杀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严重的痛苦使他们产生了片面的、绝端的认识。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一些青少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社会主义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非常缺乏。当然这并不是责怪他们,社会、学校、家庭对此都负有责任。可结果是由于他们缺乏精神力量,一旦身处痛苦境地时,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救自己,也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具有的积极意义,于是更强烈地为自己痛苦陷入绝望,这种循环加剧的绝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杀行为。
  
       (2)情绪、情感方面。

  
        显而易见,自杀的青少年的情绪决不是积极的、愉快的。因为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自杀行为。通常,青少年自杀者具有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和育苦等。这不同于一般的消极情绪,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后就会解脱,而是已经达到无法摆脱的绝望的地步,因而这是一种危险性情绪,正是由此才导致了自杀行为的。
  
       我国近几年陆续出现了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可以乍出,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社会上的诸多不快……。这样,自杀就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即是在情感情绪突发的情形下,轻率地自杀。如在中学生自杀中,有的女学生为“抗议”父母不给她买一条彩裙而自杀。还有一位农村中学生因个子小,他母亲劝他不要骑自行车,他一意孤行地要骑车,对母亲的劝阻十分气愤,竟然服下大量农药而自杀。这类冲动性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自杀前也谈不上什么明显迹象。
  
       从社会性情感来看,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割断了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满怀悲愤,甚至心中充满着某种仇恨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是抱恨而死的,含冤而死的。
  
       (3)意志和动机斗争。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实施,表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已经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压力和痛苦了。同时,采取走向死亡的决定是一种意志行为,他们立下了自杀的决心,显示出死亡意志已经形成。在失去生的意志、形成死的意志的过程中,青少年自杀者是进行了剧烈的动机斗争的。那时候,他们的痛苦是极其深重的,这种痛苦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求生的欲望。在生的欲望与死的欲望的斗争过程中,结果是死的欲望战胜了生的欲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形成了自杀的动机。
  
       (4)性格类型。
  
       虽然性格类型并不决定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格类型又有一定的关联。因为,我们常把性格分成内倾型。性格倾向于内部即内倾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绘缓慢、适应环境困难;性格倾向于外部即外倾型的人,一般表理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从上述两种性格类型的具体表现来看,应该说内倾型人格影响自杀的因素的较为明显的。
  
       但是,青少年的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一定的环境和事件中,他们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外倾型性格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自杀的。如前面提到的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名15岁初三女生的自杀行为,以具体情况来看,该生显然不是属于内倾型的性格,有可能接近于外倾型的性格,但是在突然事件面前,她无法摆脱内心痛苦,结果就选择了自杀。所以说,青少年的性格类型又不能完全决定是否会产生自杀行为。
  
       (5)青少年自杀的感染性。

  
       有一种集体性的自杀,也叫扩大性自杀。如上面讲的4个学生一起去自杀,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性自杀。在这一事件中有的学生本来就存有自杀的意图,而有的学生本来并无自杀念头,而是在别的人的自杀意图的感染、影响下,才产生了自杀行为。这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感染性、从众性。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94

帖子

4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7
QQ
沙发
发表于 2017-3-19 22:03: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贵阳
现在**问题频发,真的很让人痛心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

帖子

9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9
QQ
板凳
发表于 2017-3-27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沉重的话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