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防火墙”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09: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近日,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14日上午,小孩出院后,在家长带领下到新会七堡派出所报案,目前警方已展开调查。

        笔者在阅读新闻之后,留意到一个细节:小孩上午吞下钥匙,但直到晚上9时才偷偷向外婆打听吞钥匙会不会死掉。以笔者揣测,在这漫长的一天里,小孩在臆想中的死神恐吓与经验中的父母师长责骂之间无数次徘徊,其言行定会有各种异于常态的表现,可惜周围的人并无觉察,或是在发觉后被小孩并不高明的言辞掩饰过去;直到夜深人静之际,小孩才想起可亲的外婆,将此事告知。

        这个细节突显的问题是,青少年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往往缺少可信任的倾诉对象,其身边也没有足够敏锐的危机防范机制,使其在遇到困难时,常常只能“一个人战斗”。在这个个案中,当事人幸而还有一个儿时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外婆,才避免了事件朝着悲剧的方向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青少年都能如此幸运,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几起学生跳楼事件,就频频向我们敲响警钟——如何为青少年构筑一道更为牢固而安全的“防火墙”,让他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大事”时,能够借助外力“平稳着陆”。

        对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心理辅导教师。但在一些紧急情况中,这个角色不一定能派上用场;而年龄较小的学生也未必有意识求助于此。笔者以为,最关键而坚实的“防火墙”还是父母,他们可以给孩子最有力的支持。然而,学生因成长期而产生的对父母的隔膜感,父母忙于生计而忽视了跟孩子的交流,学校的学业安排中没有为父母留有位置,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日益疏远,难以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要解决这个难题,当然需要父母反思自身的言行,学会与不断成长的孩子交流,而学校也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纽带。比如,对家长进行再教育,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不仅仅是作为旁观者进入校园,还应鼓励其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学生活动中,以此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在学生日常的作业中,还应设置一道与父母交流的作业,让这种亲情交流变成常态。

        期待教育部门在这个方面多做一些务实有效的工作,使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减到最低限度。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