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8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应对校园恐吓行为(二)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0: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3-10 10:37 编辑

                                                                  如何应对校园恐吓行为:老师的必修课之一

关于校园恐吓的误解与事实

关于校园暴力的许多想法都不被最近的研究所支持。这里存在许多常见的误解,甚至一些老师也会有这样的误解:

Myth #1: Bullies are rejected by their peers and have no friends
误解一:恐吓者会被其他同学排挤,并且没有朋友

许多人都相信没有人会喜欢“班级霸王”。但是实际上研究显示,许多班级霸王在班里拥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朋友 (e.g., Cairns & Cairns, 1994; Rodkin, Farmer, Pearl, & Van Acker, 2000)。特别是在中学,一些霸王在班级里很受欢迎,其他同学崇拜他们的强悍,甚至会竞相模仿。

Myth #2: Bullies have low self-esteem
误解二:恐吓者自尊心不强


就像恐吓者被误解为受同学排挤,没有朋友一样,恐吓者自尊心不强这种普遍持有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这种误解源于大家公认的观点——恐吓者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一些读者可能还会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的自尊运动,许多人要求提高自尊,那就是孩子们学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得到提高的结果(Baumeister, 1996)。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恐吓者自尊心不强。(Baumeister, Smart & Boden, 1996) 恰恰相反,许多研究表明恐吓者很积极的看待自己,可能有些时候表现出了夸大的自我认识。所以,仅仅是把目光聚焦在增强自尊上,可能不会改善他们为难其他同学的情况。

Myth #3: Being a victim builds character
误解三:被恐吓可以塑造人格


另一个误解是:恐吓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正常的经历,在同学的恐吓中成长可以塑造人格。与此相反,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被恐吓会使受害的孩子变得更加脆弱。例如,我们知道一些孩子比较消极,在社交当中也是沉默寡言,这样的孩子遭受恐吓的风险很高,并且被恐吓之后会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Schwartz, Dodge & Coie, 1993).

Myth #4: Many childhood victims of harassment become violent as teens
误解:四:许多学生在儿童时期受到骚扰后,在少年时期会变得暴力


在过去几年的校园枪击事件中,媒体强化了恐吓受害者的形象,那些受害者将他们的愤怒发泄在折磨他们的人身上。然而,更多的恐吓受害者更愿意默默忍受痛苦而非报复。根据以上提到的,许多受害者有心理调节问题,比如沮丧忧郁和自卑,这样就更加促使他们将愤怒向内心深处转化,而不是向外宣泄。

Myth #5: Bullying involves only perpetrators and victims
误解五:恐吓只涉及恐吓者和受害人


许多家长、老师和同学认为恐吓行为仅仅发生在恐吓者和受害人之间。但是,恐吓行为涉及的人员远比施暴-受害“二元体”(Salmivalli, 2001)多。基于操场观察的研究显示,在75%的恐吓事件中,至少有4名其他同学在场,他们或熟视无睹,或冷眼旁观,或充当帮凶,抑或是保护受害者(O’Connel, Pepler, & Craig, 1999)。 恐吓帮凶也会加入到嘲笑恐吓的队伍里。这类人的行为传递出了支持恐吓的信号,反过来会鼓励恐吓者(例如当有人被威胁时,你微笑)。与威胁者的追随者相比,这些旁观者很少会挺身而出保护受害者。一个观察研究表明,在超过50%观察到的恐吓事件中,其他同学通过消极的旁观增加了恐吓者有恃无恐的态度。仅仅25%的观察到的事件中,有旁观者通过直接干预、分散恐吓者或阻止恐吓者来帮助受害同学(O’Connel et al., 1999)。

明白恐吓者与受害人关系的事实与误解,对于干预此类事情是非重要的。恐吓者和受害者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Profiles of Early Adolescents) 。受害者需要的心理干预是,帮助他们树立更多积极地自我评价,让他们学习不要将遭受威胁事件归咎为自己的过错(Graham et al., 2006)。威胁者需要的策略是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怒火,帮助他们控制将自己的过错推诿给他人的趋势。其他同学则需要学习恐吓行为是整个学校的问题,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What can be done about bullying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面对恐吓行为及其消极影响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里有许多干预策略来处理校园恐吓行为,可以与这种行为做斗争。一些干预措施以学校项目的形式出台,一些学校将精力集中在课堂教育上,还有一些依旧要针对高危个体(典型的恐吓者)。一些项目主要是搞技术建设(例如,培养偏向社会的技能,制定矛盾中和策略)。同时也可以依赖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政策(如零容忍策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