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厌学逃学] 农村初中生的厌学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54

主题

213

帖子

10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2: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 是讨厌学习,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对学校、教师心存厌恶情绪,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有走神、捣乱、看小说、玩电子游戏机、睡觉等现象。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甚至由不学、混学到辍学。如果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体现或者言语行为的对抗及无谓态度。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学呢?本人在农村初中做学校的政教主任多年,在通过对许多学生的教育、家访、调查后,分析归纳出学生的厌学心理有如下情况。

1 . 学习缺少理想抱负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农村一些初中生对目前升学乃至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看不到求学的出路,认为上学也无用,最大理想是混过三年,拿个初中毕业证算是“大功告成”,完成受义务教育的任务,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来学校混日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回到家中又骗父母。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因为学校有伴玩,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和家中劳动,把学校看作是避风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学生李某对我说:“谢主任,别对我说认真学习,上大学的理想,上大学?我也考不上,考上有啥用?还不如早点挣钱呢,要不是怕挨打,我早已不上学了。”

2 . 初中生的成人感很强,却没有足够的自信心
从心理的角度来讲,自信是自尊的前提。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跟不上功课,随着老师授课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的负积累也越来越多,因此而苦恼,更加厌学,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只有失败后的烦恼和自卑,只能使自己“丢人现眼”,几次失败后,信心丧失了,于是开始厌学。我校初一女生陈某,只因自己成绩不好,但又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无论是外表还是家庭情况,而学习哪科也不行,太丢“面子”了,多次不想学,老师家长几经补救,仍没留住,没有读完初一年级,第二学期便不读书了。离开学校时,她说:“不上学了,在心理上对自己是一种解脱。”

3 . 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小学生毕业带着喜悦走入中学的大门,然而面对他们的是比小学紧张得多的学习,严格得多的纪律,五花八门的课程,宽大的校园,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尤其是住校生,刚一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伙食起居很不适应。出现了来了学校想回家,回到家又想来学校的起伏情绪。愁闷、紧张、失望、想家,百感交集,感到的是苦是累,是不如意,于是心理上不堪“重负”,只有用弃学回家来解决,即使不弃学,也总是在消沉中学习。这种情况出现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中较多,如学生陈某,入学只是两周,就收拾行李与学校“拜拜”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学校比小学太严,太苦,不如小学轻松,自在,我受不了。”

4 . 兴趣和好奇心没有集中在学习上
青少年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最强烈。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一部分家庭富裕起来,拥有现代化游戏的玩具及家庭影院,这些学生将好奇心放在了这些上面,有的学生虽家庭不具备,但他们去私人开办的游戏厅、录像厅中寻找乐趣,以满足好奇心。以此对比,学校里似乎显得贫穷,没有或很少电化教学手段,加上学校注意抓教学,却缺乏内容多样的活动,致使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因此,学生的兴趣在学业上发生偏转。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内容没了兴趣,对学习不感兴趣,怎能不厌学。我校初二男生牟某,家中有摩托车,家电一应俱全。他对摩托车的维修、游戏机的玩法、电视机的修理等无一不懂,然而功课呢?作业不做,上课睡觉,任你苦口婆心教诲,开导,就是不想学,关键还是对学业不感兴趣,无心学习。

5 . 一定的逆反心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生比小学生更追求人格上独立与平等,不仅要求学生之间平等,也要求老师对他们平等相待,渴望受到老师的尊重与理解。这是每一个青春期学生的共同愿望。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有的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对学习成绩差或者违反纪律的学生,轻则训之,重则罚之,致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针对性对抗训斥他的老师。平时的课程中,只要是这位老师上课,消极的产生心烦、气不顺,甚至想离开教室的心理。或者是存心故意捣乱,刺激老师或干脆不上课,以示反抗。试想不能亲其师,安能信其道?这是教师教育方法的失误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产生的结果,学生走向了我们教育希望的反面。而这种情况下厌学的学生因为有敌意,所以有时会酿成不良后果,如负气走出教室、爬围墙离校返家等等。
此外,造成学生厌学心理还有家庭变故,家庭经济拮据,同学之间的磨擦,早恋,以及心理偏差如自卑、自负、忌妒、孤僻、脆弱等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