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ria412 于 2014-9-27 13:40 编辑
小学生心理教育反思
当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们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有多大的负担,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造成有多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特别是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大误区,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的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
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忽视了失败对于成功的奠基作用)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忽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重答案轻问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忽视内在的心理因素)重共性轻个性: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忽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重说教轻交流: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认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办法。
一、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各学科都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
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3)、我尽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关爱每一个孩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我还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