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突出研究重点,分层推进
对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实效性,我们将课题研究实践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重点。
第一阶段是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的设计、论证以及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下阶段研究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是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主要是确定实验教师、班级,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调查、访谈,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案例,总结在实验教师和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验。
第三阶段是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总结第二阶段试点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向全体师生推广;进一步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机制;收集、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当然,以上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只是体现各阶段研究的不同的针对性,并非截然分开的。其中对理论的学习就贯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不断深入,对活动的组织、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机制的研究也一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深入开展。通过这样突出重点的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定期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力求实效
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海青素质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的“阳光教师团体心理训练营”,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将教师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训练营的主要内容有:小组建立活动、团队合作训练、历奇活动、人际沟通训练、心理剧、小组时间、惜别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校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活动设计等都有了真实的活动体验和认识。教师们都觉得收获很大,感悟很多,他们普遍表示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如何用心聆听,尊重别人,对身边的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于在我校继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各项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关人际沟通的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明白如何利用同理心的原理、打破思维定势等心理原理进行有效的沟通。
另一方面,由于我校的教师比较多、且教师工作比较繁重,尤其是不同级组和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少,这就很难形成团结合作的教师团队,因此我们工会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根据节日组织的各种的活动、比赛,以年级组为一个小组,大家齐心协力、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形成一个个具有凝聚力的小团体,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每周还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时间进行乒乓球、足球、篮球、板羽球、毽球比赛。要求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利用团体精神,学会打球。结束后,谈比赛经验,相互交流,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次的体育活动。这样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5、组建教研组团队和青年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组团队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这个团队规定每隔一周的一个下午(数学科、英语科是周三下午;语文科是周四下午)为学习时间,开展教师之间互动对话,传阅教改资料,组织讨论等开展学习,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传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设竞赛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力,互相帮助,因此组内教师外出上课,总是上一堂成功一堂,获得区内的一致好评。如语文组的青年教师许小云参加全国的口语交际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青年教师郑慧卿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谢兆华参加片“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数学组的青年教师邝丽怡参加片“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等。
青年教师团队是以35岁以下的年青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开展“人际沟通”的单元培训,促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合作精神。还开展了“职业压力管理”单元培训,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了解压力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找到消除压力的方法及感受情绪放松的意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年青教师的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我校的教师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成长一批教师导师
一方面,班主任结合少先队每月的活动主题,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各种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通过有效的沟通、细心的聆听、机智的策略、紧密的配合,从而增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教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注重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合作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课例研讨,发挥教师的协作能力与个性潜能
我们以心理教育检查为挈机,组织课题组的教师根据所学到团体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设计了几个心理辅导课例,如冯燕琼老师的《班级角色扮演》、邹嘉颖老师的《学会安慰》、李丽茹老师的《自我放松的方法》。并充分发挥课题组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既为上课的老师出谋画策,也为上课老师精神上的支持,形成一个和谐、温暖的合作群体。其中冯燕琼老师执教的《班级角色扮演》获得了专家们的赞许。尽管我们的研究取得以上成果,但我们在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五、问题与思考
第一, 在团队中,要求成员彼此接纳、互相信任,敢于交换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但遭遇部分成员的回避,没有做到“放开自我,全情投入”,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而有部分成员则过度地袒露自己,说了不能说或说了原本不想说的话,个人的一些隐私在事后泄露,造成对这些成员心理上的伤害。
第二,由于我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持者大部分并非心理系毕业,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专业经验较少,有时会为团队带来负面的影响。
总结三年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懈地为之付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