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展问题] 高考落榜生的心理特点及调适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174

帖子

9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5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2:2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心灵排骨汤 于 2014-7-29 12:31 编辑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竞争中,有些人能享受“金榜题名”的喜悦,而对于有些同学来讲,则要承受“榜上无名”的打击。受到这种打击的学生,经过这一变故,其心理发生了诸多变化。归纳起来,落榜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名落孙山”的失宠心理

       在长期的升学竞争中,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学习上、思想上以及生活上给予了全方位的服务和关心,特别是那些经过中考的选拔而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父母对他们是宠爱有加,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对于他们的要求,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在学校里,老师们也与父母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考大学的希望种子来培养,关怀备至。为了一致的目标,学生、家长及老师三位一体,携手拼搏。然而,经过高考,有些学生落榜了。家长失望了,老师失望了。特别是在家里,父母原来给予子女的好吃好喝好睡以及免做家务的一切礼遇也随之消失,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落榜满肚子怨言。面对这种变化,落榜学生的心理充满了失宠感,无法接受,油然而生的是震惊,不平衡,并进而产生苦闷、失意、沮丧和自卑的心理。

       针对落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做为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抚慰他们人生道路上初次受挫的心灵,并让他们真正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今中外众多的功成名就者在青年时期都曾经历过失败的考验,大可不必一次受挫而丧失自己的斗志。这样一来,绝大多数落榜学生那种因"名落孙山"而产生的失宠心理压力将会烟消云散。

       “甘拜下风”的自卑心理

       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然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公布,一夜之间,不少学生突然发现落榜已成为自己生活的现实。

       高考前的那种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面对那些已成为"天之骄子"的昔日同学,他们深感高不可攀,于是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根据落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老师和家长们不要在他们面前过多地谈论那些高考的幸运儿们的得意之事,更不能对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常言行过多的挑剔,而应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并帮助他们寻找考试失误的原因,鼓励其中的有志者做好明年再考的准备,或者为他们寻找一份适合他们个性特长的工作,让他们在新的学习或工作中找回当年的自信。作为落榜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做一些原来想做而苦于没有时间去做的快乐的事,如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或者外出走走、找朋友聊天等。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内疚心理

       在子女长期求学的道路上,几乎所有的父母为了子女们能够“成龙”、“成凤”,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精心为子女设计营养食谱,不分严寒酷暑接送上晚自习的子女,不惜自己节衣缩食,为孩子请家教。

       而我们的教师们为了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们的前途,几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不计名利,真可谓呕心沥血。家长和老师们所做的这一切,已经成年的高中毕业生们自然十分清楚和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们加倍努力,拼命读书,以期报答父母和老师。然而高考这座"独木桥"虽然拓宽了不少但并不是每位考生都能顺利地跨过去的,对于被挤下桥去的这部分学生,他们面对老师和家长疲惫的面容,感到十分的内疚,深深感到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并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不可自拔。

       针对落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们应以宽广的胸怀安抚他们,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过分看重结果。更何况在当今中国,同龄青年中能够受到高等教育的只能是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总要有人成为落榜者,不是你,那就是他。更何况落榜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没有必要过分内疚,老师和父母希望的是他们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因为今后的路还很长,类似的挫折会不可避免,落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信心,切不可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从失败走向成功。

       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在长达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年轻的学子们经过勤奋努力,掌握了比较宽广的书本知识,但也为此而失掉了许多与人交往、了解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身处学校并未感到有何难处。

       然而一旦落榜,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除了家长、老师之外的许多人和事,可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他们在周围人群中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人交往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习性,都有别于他人,表现出一种文人不似文人,劳者不像劳者的特性,与周围的人们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这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孤独心理由此而生。

       面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规劝他们,尽快地做到入乡随俗,放下昔日书生的架子,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特别是农村学生要彻底丢掉那种认为自己读了那么多书,现在回乡务农是屈尊俯就,有如受了莫大委屈的想法。事实上,自七十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届高考落榜者们,他们落榜不落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尊敬。

       “路在何方”的困惑心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公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经过十几年的升学竞争,那些顺利地挤过“独木桥”而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就意味着前途无量,而被挤下桥的落榜者们,则顿感前途渺茫,个别意志脆弱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从内心深处发出“路在何方”的呐喊。

       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尽快让他们明白“条条大道通罗马”,何苦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话说的都很有道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利弊、长短,尽快为自己找到立足点,让自己过得充实、自在。这样一来,困惑心理很快会随风而散,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