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1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射性认同分类

[复制链接]

6

主题

108

帖子

1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21: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阜阳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投射性认同是唯一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投射: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成是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是自己这么想的。
认同:投射者怎么说,被投射者按投射者所说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是说被投射者认同了投射者的投射,投射者成功了,同时相信或验证了自己的看法:看,我多么英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投射者此时也认同并强化了自己的信念。
临床中常见投射性认同有四种类型: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情欲性投射认同,下面作分别简述:

第一种:依赖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决定或需要**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解决问题。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不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条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凡是治疗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能够识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需要,在**投射性认同。
第二种:权力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他人的软弱、**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在**关系中,求助者会**意识地表现得――他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助感和压力感。
第三种:迎合型
也称为**性投射认同,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同的人,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TA用**自己,迎合别人的方法,别人认同了,TA就成功了,别人后来不爽了不配合了,TA就痛苦了。
在心理**中,有的求助者总显得很谦卑顺从,不时地对你的依着、声音、观点呵是赞口不绝。这些人的行为给你的感觉是“这人真好”的被宠被认同的感动,久之你会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形的压力感,那实际是不舒服的感觉。
**性/迎合性认同,表现出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自己的不满,害怕自己被拒绝的防御,渴望被接纳的手段。
迎合(或讨好)型的人,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才渴求他人的认同以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只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
所以神经症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幻想中的“理想自我”投射给他者,如果他者认同了投射过来的“理想自我”,便会沾沾自喜,甚至有感激之情。如果究其心理根源,迎合投射性认同的背后是分离焦虑,或说讨好的动机是接纳情结。那些什么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人的**不满、害怕拒绝的防御,也可说是人渴望被接纳的主要手段。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在**投射性认同。

第四种:情欲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这种人往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控制关系,使用的性,来诱导别人的性反应,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内心有性饥渴,当来访者让**师满脑袋中都充满了性幻想,是来访者这种投射的表现。

简要概况之,这四种类型的投射性认同者的内在逻辑是:
依赖型:我如此**助,你必须帮助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权力型: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迎合型: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玩弄我的坏蛋;
情欲型:我这么性感,这么有吸引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性**能或冷淡者。
梅拉妮·克莱因引进了“投射性认同”的概念,以后一些人又拓宽了这个概念。梅拉妮·克莱因对投射性认同的理解是,自身与内部客体的一些部分被分裂出去,并被投射给了外部客体,而外部客体认同这些投射的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控制。投射性认同可以以获得理想客体为**,这样可以避免分离。坏的成分也可以投射,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摆脱它们,并在别人身上控制它们,这时我们就觉得只是别人在羡慕。但是臆想中的别人的羡慕会引起我们自己强烈的焦虑,很可能还会遏制我们的创造性,它禁止我们把自己的“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否则会引起太多的羡慕。说到底,是人的早期——被遗弃感、被否定、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源源不断地搞投射性认同。所以,不管是什么理论背景下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其终极**都一样:扭转负性认同,整合分裂的认知结构。用感性的话说,是如何将内化的伤痛之恨转换成爱。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