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应问题]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174

帖子

9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5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4: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虹口区
本帖最后由 心灵排骨汤 于 2014-7-17 14:18 编辑

       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由于过分的心爱,而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不让他做。儿子长大以后连起码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儿子饿死,便想了一个办法:临行前烙了一张中间带眼儿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可是,儿子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等他们出门回来时,大饼只吃了不到一半,而儿子竟活活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的事。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困惑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关于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随帮唱影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 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二、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

       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三、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

       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