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主义之 咨客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从一开始,罗杰斯就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坚持把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要素。他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能力,这与很多理论认为咨询师的理论与技能是咨询最有力量的因素大不相同。
求助者中心心理治疗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该理论把人看做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罗杰斯坚持认为人是值得信赖的,可利用的“能源”是丰富的,并且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进行积极的改变,过着有效的丰富的生活(Cain, 1987b)。
求助者中心的治疗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人的积极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人的不好的特性,如欺骗、憎恨、残忍等,则都是人对其对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人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失望、悲痛、敌视等,是由于人在爱与被爱、安全感、归属感等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人有能力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改变,以达到并保持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只要为求助者提供了足够的尊重与信任,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发生改变,并不需要咨询师从其外部进行控制和指导。
罗杰斯认为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求助者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将来面临的问题。求助者中心治疗的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助求助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求助者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按照罗杰斯的说法,是协助求助者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助者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罗杰斯(1955)曾用15条标准进行过具体描述。
国内学者将其归纳为5条(江光荣, 1999):(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4)求助者变得适应了;(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五点,既是求助者中心治疗的结果,也是这一治疗流派的治疗目标。从根本上说,以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求助者视生命为一个流动的过程,不再刻板地追求达到一种僵化不变的理想与目的。例如“我必须……”“我应该……”“别人必须”“别人应该”等等。他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可变的,并不是固定的,因此自己也是可变化的。只有流动着的生命才富有生命力。
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种关系被Cain(2002)表述为:(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2)第一个人,我们称之为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3)第二个人,我们称之为咨询师,他在这种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3)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4)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经历表示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5)咨询师对求助者表示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罗杰斯的关于实现的倾向的观点受到马斯洛的动机与需要的理论以及自我实现的理论的影响,亦受到安雅尔(Angyal)等人的影响。罗杰斯认为,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但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繁衍自己。这种实现的倾向操纵着一切有机体,并可以作为区分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鉴别标准。基于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治疗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基本原理就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