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10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际问题] 克服无端猜疑的人性弱点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21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9: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情景聚焦
王平性格内向,不爱言语。平时很少与同学交往,即便是同寝室的同学也很少接触。有一次,王平偶尔经过寝室,恰好听到室友们正在以一种讥讽的口气在议论她,当时她很伤心,却没有勇气走进门捍卫自己,只是悄悄地走开了,但从此在心里却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不爱与人交往,而且也越来越多疑了。平时,只要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话,便觉得她们在说自己的不是;看到同学朝自己微笑,则觉得她们是在不怀好意地讥笑自己,有意在孤立自己。王平自己也意识到这些想法大多数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但那些奇怪的念头常会莫名其妙地从脑中冒出来,弄得她心神不宁,寝食不安,学习也没心思。为此,王平苦恼极了。

心理解析
王平同学被不安情绪笼罩的原因是“猜疑”这一不良心理。所谓猜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自我暗示,指一个人在缺乏客观依据时,依旧对别人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想与怀疑。在猜疑心理作用下,人常会作茧自缚,陷入一种自圆其说的封闭性思路中,即从某一假设目标出发最后又回到假设中去,得出一些荒唐、可笑的结论。
培根曾如此形容猜疑:“它是迷陷人的,乱人心智的,它能让你陷入迷惑,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他人的事业。”的确,因猜疑这一人性弱点酿成的悲剧,古往今来,举不胜举。如奥瑟罗错杀贞洁的妻子,吴王赐死忠诚的伍子胥等等。中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便是抓住人性中好猜疑的弱点而设计的,其结果是加速自身的毁灭。对现代人而言,猜疑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无端伤害他人的感情,而且还会使猜疑者本人加重心理负担。严重的猜疑心还会导致心因性狂想症,那便是一种病态心理了。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疑神疑鬼,认为有人要谋害自己的精神病人,得的便是这种病症。

指点迷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猜疑心理产生的缘由是“自我安全感的缺乏”,即是由于个人缺乏自信及对他人缺乏信任而造成。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自我的评价还需依赖于他人。因而,他们特别期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再加上缺少生活阅历,内心波动较大,常会对身外的事物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为此,产生一些猜疑的心理体验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心,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它,不使它蔓延滋生,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对此,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学会冷静地思考与分析问题:好疑者往往靠感觉来评判事情,喜欢感情用事,在缺乏客观依据的情况下,不经理智思考与分析便妄下定论。这种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想往往会使人产生一些错误的结论,导致像王平同学那样“草木皆兵”的奇怪念头,别人对自己微笑认为是在向自己示威,别人对自己冷淡则认为是对自己表示轻蔑。而事实上,问题不在别人,是自己由于没有冷静思考问题而产生的自我困扰,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静观察,认真分析与思考,才可避免空穴来风的猜疑心理。
增强自信,避免消极暗示:喜欢猜疑的人通常是那些对他人抱有强烈的敌意、戒备、不愿相信别人的人,归根到底则是个人对自己信心不足,有潜意识的自卑倾向造成的。因为自卑而特别敏感,因为敏感而特别多疑。林黛玉的多疑正是由于常年寄人篱下,自卑加自尊混合的心理引发的。为此,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信心,并不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告别猜疑心理。
多与他人交往、沟通:有的同学疑心病重,与他们平时少与人沟通有关。由于缺乏与人沟通,就不了解别人的想法,只好靠猜测来推断和分析,这样误会也就乘虚而入了。如果你能打开心扉,经常与他人交换意见,你便会发觉有些疑惑仅仅只是误会,在澄清后自然就豁然开朗了,当然也就不会再有那无谓的猜测与烦恼了。而且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你的朋友还会帮你理清迷乱的思绪,带你走出无谓的痛苦境地。
拥有开阔的心胸:“心底无私天地宽”,对于别人的议论,你如果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正确而心平气和地对待别人善意或恶意的批评,不在乎别人指指点点,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那些毫无意义的猜疑了。

读读议议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有一天,他家里少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偷的,但苦于没有证据。于是,那天他仔细地观察他的邻居,越看越觉得邻人有偷斧子的迹象,言谈举止透露出做贼心虚的情形。他看到邻居跟往常一样从自己家门口走过,觉得邻居没走得太靠近他是因为偷了东西后不敢面对他;看到邻居和往常一样对他点头笑笑打招呼,则认为是由于心里愧疚而在讨好他。总之,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是个贼。第二天,他在自己家的角落里找到了那把斧头,才发觉自己是冤枉了邻居。这时他再看邻居,真奇怪,怎么又和平时一样,一举一动再正常不过了,一点也不像是偷别人东西的人了。
思考题:故事中怀疑邻居偷斧头的人没找到斧头时,为什么会觉得邻居的言行举止都像个贼?
想象一下,如果那人始终没找到斧头,会发生什么事情?再谈谈猜疑心理的不良后果。

自助建议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克服猜疑这一不良心理还要靠自己。下面向大家介绍心理学上的几种克服猜疑的疗法,供参考之用。
理智调节法:通常,一个人产生消极情绪与他自己的观念、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有关,所谓理智即用合理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来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别人在路上没与自己打招呼,可告诉自己对方可能是有急事或没看见自己,而不是义愤填膺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见。学会用理智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便可避免或减少如猜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进行理智调节法的关键是要端正认识,对生活中的非原则性小事不要认“死理”,钻“牛角尖”。
疏通调节法:疏通调节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某种情景,以某种为他人接受的方式进行某种适度活动,从而将压抑的情绪疏通、宣泄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通常,个人的消极情绪无法排除,抑郁于心往往会胡思乱想,为此适度的疏泄对消除猜疑心理极有好处。疏泄情绪的方法很多,性格外向、凡事不吐不快的人可通过聊天、交谈的形式将消极情绪说出来;性格内向、不习惯情绪外露的人可通过记日记或写文作诗来疏泄。其他,如体育活动等都是较好的办法。同时,注意不要出现如毁物、自残等消极的疏泄。
阅读调节法:在休闲时间里大量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不仅可扩大兴趣的范围,丰富生活内容,获得科学知识,消除错误观念,而且可发展理性思考,抑制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模式,排除或转移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阅读调节法对矫正固执、多疑、孤僻、胆怯、敏感等不良性格,调节和改善抑郁、悲观、冲动等消极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0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5-25 10:3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
内容很实用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59

帖子

6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3
QQ
5#
发表于 2017-3-28 10:2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赣州
学习了,谢谢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