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老症”来了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随着90后开始进入大学,甚至于00后都开始玩网络玩QQ,这时很多80后年轻人开始认为自己“老”了,还有网友总结出了“初老”的50条症状,那么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看,“老”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真正的“老”是怎样的?
  “老”的一个变化是人格上的变化,荣格认为,人的前半生偏重于重视外部世界,好活动、爱交际,也就是偏重“外倾性”;而后半生更重视主观世界,个体的发展更多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会更经常沉浸在自我关注之中,对自我有更深度的思考。也就是说,“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得更加内敛。怎么理解这种变化呢?或许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步入老年的人们已经不再需要繁华和喧嚣,而只需要宁静和内观。内外倾向的变化只是一种大体的趋势,现实中也存在着活泼的“老顽童”和内向的青年人。所以“初老”50条症状之“急于想加入FACEBOOK之类的网络活动”不是初老,而是正年轻才对。

  除了人格,“老”更主要的变化是认知功能的退化。主要表现在视、听觉逐渐衰退,运动灵活性有明显的减退,加工速度会变慢,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由于认知功能的退化可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这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和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看到这里,有读者可能急了,“初老”50条症状里就有“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如果不喃喃自语,脑子就会打结”等表示记忆力衰退的条目。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中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认知功能退化、记忆力退化需要专业的测量工具(也就是量表)和严格的诊断标准,仅凭一两条模糊的描述是不能下结论的。

  然而,以上变化是不是意味着老年人的智力出现全面下降呢?不是这样。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以上所说的和感知觉、加工速度相关的智力就是流体智力;而晶体智力指的是个体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等,晶体智力是不会随着年龄衰退的,而会一直保持稳定。这说明,老年人的经验在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还是有优势的。

 “初老”不是老,而是“初成熟”
  被媒体多次转载的文章宣称“初老”是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压力大”真的是解释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万金油吗?显然不是。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初老”的症状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这可能也和疲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有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初老症”的50条症状就会发现 “初老症”不是初老,而是初成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其中25岁到50岁被称为“成年中期”,这个阶段的个体需要实现“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渴望关怀下一代,开始对家庭和子女有深深的责任感,强烈希望能给自己的下一代创造出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所以这也是一个人高创造力、高生产力的时期。总结后会发现“初老”50条症状中不乏开始按时回家、不爱凑热闹、注重生活细节、追求生活品质、注重社会规范、学会独立思考、对感情更加理性、更加爱惜身体等内容,这些都是“初成熟”的表现,是这个阶段正常心理发展进程的表现。

  除此之外,“不再认识新朋友”是因为固定的人际交往圈子逐渐形成;“不愿改变习惯”是因为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形成已经被机体适应;“KTV热门点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会唱”不是落伍,而是不再追星,不再看偶像剧;“对於星座、运势、紫微斗数、塔罗牌”不再热衷是因为终于长大了,褪去了“幼稚”的外衣……看到这里,你还觉得“初老”很可怕吗?

  综上,“初老”的80后逐渐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坚,成为家庭的支柱;他们告别了挥霍青春的稚嫩,告别了娱乐追星的年纪;开始更有责任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初成熟”的他们将会开始经营自己的美丽人生!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504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沙发
发表于 2014-6-5 10:4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生理年龄的增加和心理年龄增加 不成正比==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