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我"(ego)
当我们在普通的闲谈里谈到某一个人的"自我"时,我们所知的是他的自尊或自尊心;而当精神分析家论及"自我"时,它的意思则是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东西。
"自我"也像"它我"一样,是每个人的人格里极为有力的因素之一。"它我"在本质上是不受制约的,而"自我"相对地在本质上却是文明的产物。它是每个人身上不能不具有的"控制"室,主管我们维持一般正常而守法的生活。
"自我"是部分属于无意识、部分属于意识的东西。意识上,它尽力使我们变成一个有道德的人。譬如说,一个结过婚的男人虽然喜欢他的女秘书,但他也绝对不会让她知道他对她的感觉。在无意识上,"自我"压抑了他认为不道德的某种性格,例如一个男人可能喜欢他妻子的姐姐或妹妹,但他自己并不知道,由于"自我"发挥效率的关系,他也许相信自己"实际上是厌恶这个女人"呢。
即使在我们睡眠的时候,"自我"也在作用着。当我们那些不愉快的思维要在梦里显露时,"自我"压抑着它们,迫使这些可怕的念头一定要伪装好了才能出现。于是它们只好借助象征的事物在梦里显露。
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它我"欲望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剧烈的冲突,它们以我们肉眼见不到的战斗方式僵持着。
它们像是一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对家庭事务的处理采取截然不同的看法。哥哥(自我)了解所有事务的执行程序而较为保守;弟弟(原我)则勇敢、性急、不考虑一般应该注意的事项。他想利用暴虎冯河的冲动去做任何一件事,做哥哥的只好尽力设法去管弟弟,不使他闯祸。
有时自我的控制松懈了,于是它我赶紧表现出来,当这种事情发生后,自我往往感到十分懊悔。
例如:当愤怒发作时,一个人可能揍人,结果也许会被回敬一拳或闹上官司,使他后悔不已。
他可能在公司的会议上饮酒过度,结果弄得尊严扫地,是他后悔莫及。
他可能去追求那个自己明知"她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动人女孩,结果她真的一点都不喜欢他,弄得他痛苦无比,后悔不止。
依弗洛伊德自己的印象,他以为"它我"产生冲动的力量,而"自我"则像个方向盘一样,控制着欲望目标的达成。
"自我"在基本上扮演的是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它努力地在不顾实际的"它我"需要和环境的实际限制之间,做个名副其实的调解人。
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它我在哪里,自我就在哪里。”
以上是精神分析的美国自我心理学流派对于自我的浅见认识。对于自我,拉康通过镜子阶段给予了最为充分的解释,镜子里面的形象是一个虚像,同样的,作为构成对于自身认识的自我的形象也是一个虚像,而并非是实的。弗洛伊德的年代对于主体间关系对于精神结构的影响还没有足够认识,而自我作为人的基本精神结构,是只有在此与彼的互动中才能得到定义的。
12."超我"(super-ego)
"超我",大致与所谓的"良心"是相同的东西。在心理生活里,它代表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可以"和"不可以"的联合力量。这些力量使我们透过双亲、教师、宗教影响和其他道德权威形式的接触而形成我们心理上的一部分。
"超我"大部分属于人格的无意识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机构。这机构告诉我们什么是合乎道德,什么是不道德的。它像一个监督者或警戒者,设法引导自我走向更高尚的途径。当"自我"对"原我"的要求过于轻易地屈服时,他会惩罚"自我"。所以当我们做错事时感到有罪,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良心的谴责"。
早期,弗洛伊德将超我称为检查机制。超我结构的提出使得弗洛伊德早期的自我理想的概念变得有些模糊,而克莱茵对于超我的时间研究使得三我结构的整个体系变得不再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