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ria412 于 2014-5-16 16:06 编辑
好了,很清楚了。我们看到了她的行为背后的一个链条:她被家庭暴力伤害→心理结构受到破坏→心理保护启动→产生攻击性行为→摔打男婴。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描述,并没有解释清楚小女孩具体的心理和行为。
■ 疑问一:她受到家庭暴力,为什么不是去伤害自己,而是去摔打男婴呢?
就是说,也可能是这样的链条:她被家庭暴力伤害→心理结构受到破坏→心理保护启动→产生攻击性行为→变得日益胆小懦弱、得恐惧症等神经症、自残,甚至自杀。有很多善良而心理弱小的人是遵循这个链条的,或者说这个链条所对应的心理规律。害怕,以及道德感阻止了一个人在被A暴力伤害后,去找B发泄。他不,在别人伤害了自己的心理后,他也只是对自己的心理结构再下狠手——或在害怕中深深压抑,或把它在心理上合理化,认为别人伤害自己是对的。
回答这个疑问,得注意我所用的一个词“耻辱”。这是一个有强烈自尊需求的人被伤害后的自然反应。一个人一旦被人暴力伤害,感到了耻辱,他再打不过这个人,也很难把它合理化。它也不可能被深深压抑,而是会进行转移,寻找替代性的报复方案(这在理性上无法理解,但却是心理上的真实)。总之,这口鸟气一定要出。
如何出这口鸟气?很简单,在比自己更强的人面前保持低调和装乖(压抑),而对比自己弱或不可能反抗的人进行发泄(出气)。这个小女孩就是这样干的。可以断定她在家里绝不会故意反抗父母。老师也说她在班级里属于比较乖的学生,“既没有突出的表现、也不会给老师惹事。”
■ 疑问二:如何解释她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很有兴趣,与其同乘电梯,她会一直捏小朋友的脸,直到把对方捏哭?
要回答这个疑问,必须说到精神分析学家格鲁恩所阐述过的“自我憎恨”的心理机制。扯其它是没有用的。什么是自我憎恨呢?就是有人欺负我,我打不过,只能忍,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懦弱,不和他拼命把他干掉。但恨自己也太可怕了,它和别人欺负我,以及我的懦弱在心理上是相连的,我一恨自己,就会体验到它们。这样我在心理上将活不下去。
好,怎么办?不敢恨啊!而不敢恨,其实是在背叛自己的内心。无论如何,一定有一种要投射到哪儿的恨。内心的冲突,也总是必须有一个出口。这就对了,这些小孩的出现,同时满足了她的两种心理:
□ 替代性的报复。这个前面已经讲了。所以她对这些小孩很有兴趣;
□ 自我憎恨向憎恨弱者的心理转化。这些小孩的出现,因为他们的弱小,让她马上从中认出了被伤害,又被自己背叛的自己。而这是她不敢去面对的。在心理上,她对小孩就有一种恨:谁让你刺激到了我?她的自我憎恨,由此变成对小孩的恨。在心理上、行为上攻击小孩,其实就是在心理上抹掉对自己的认出。
■ 疑问三:她一见男婴就下手,有那么狠,那么变态吗?
回答是:没有。心理分析的思维是,当我们理解一种心理反应,一种行为时,必须同时注意它们发生的情境,以及心理背景。情境就是当时发生了什么,从而刺激到了一个人;心理背景是一个人是扛着一个什么样的心理背景出现在那个情境中的,因为受到刺激被激活了,导致了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发生。
先说情境,可以合理地推测,小女孩在电梯里见到男婴时,不会坏到马上就要下手,而是小孩的哭声、样子等刺激出了她的心理背景。什么心理背景?被伤害感、压抑感、攻击性。它们弥漫成一种情绪:烦闷。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点燃的情绪。拥有这种情绪的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语言:“我够烦了,你TMD还要来惹我?”一旦受刺激,烦闷者在心理上总有掐死“惹”他的人的冲动。
越是烦闷,即它的心理能量越强,一个人的被伤害感、压抑感、攻击性越深,它的发作就越狠。很不幸。1岁的男婴,无辜地成为她的心理后果的牺牲品。(文/石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