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春节,黎女士让丈夫带着雯雯出去买东西。回来后,黎女士发现雯雯一个人拎着许多东西,小脸冻得红红的。晚上丈夫出去后,雯雯哭着对妈妈说:“我讨厌死爸爸了,他太自私了。从小到大过马路我总是一个人,他从来不会拉着我的手。”
当问到为什么不将雯雯的这些心理感受告诉丈夫时,黎女士说:“丈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很固执。平时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本来打算要带雯雯去咨询心理专家的,可丈夫却一再反对。还说雯雯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是我这个当妈妈的多虑了。在我单独咨询完心理专家后,我曾经给丈夫婉转地说过,希望他为了女儿,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虽然他口头答应会注意,但是实际上变化不大。”
在咨询了心理专家之后,记者发现父爱饥渴症有这些典型症状:1.男孩子缺乏男子气概,有些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2.一些男孩疏远和敬畏自己的父亲,与父亲“冷战”。3.家有令人头疼的“叛逆少年”。女孩子性格中性化,青春期情感取向会出现问题。
支招:
让父爱回到正确的位置
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咨询师严林峰老师则认为: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男性角色无法替代的。
长期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更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并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雯雯性别角色的偏差与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父亲是雯雯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是孩子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
对女孩子来说,父亲是最初的恋人,是对于异性认知的载体,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女儿为了获得父亲更多的关爱,她会去学习母亲身上的一些人格特质,进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来获取父亲的关爱。当孩子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的都是排斥、冷落,那么女儿模仿母亲的动机就会受到阻碍,发展到后面就可能会充当起一个男性的角色,去和男孩交往,去呵护女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缺失的补偿和认同,最终使雯雯性别角色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响。
至于雯雯和同性过密的交往是很多处在青春期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友谊十分关注,特别是在家庭里得不到关爱的孩子,这种对友谊的渴求就更加强烈。当这种关系被破坏时,就会产生焦虑、失落的心理。但实际上这只是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一种现象。但家长也必须引起关注,不然也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
对于雯雯目前的状况,家长所能做的,首先不要轻易定性为同性恋;其次要关注孩子心理的缺失,及时调整和孩子的关系,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人格上的问题就很难矫治了。
另外因为雯雯从小就缺乏父爱,这就导致雯雯过多地和男生交往,从男生那里获得被保护、被关爱、被接纳的感觉,这种感觉对维护雯雯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父爱的缺失包括两个方面的可能,一是父亲自身人格的不成熟,不能很好的去关心雯雯。这就需要雯雯的父亲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做一个正直、理性、负责、充满爱心的父亲;二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有待改善。这就要求雯雯的父亲学会正确的表达父爱:比方说父亲平常应多拥抱、抚摸孩子,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坚持每天与孩子共度一段时光;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宽容和支持的态度来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