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 子出生以后》连载11:离婚,焦虑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7:2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7-6 17:37 编辑

11离婚焦虑

我shou到一位父亲的来信(很少有父亲给我们来信),给我们提出夫妻离婚或是同居等不合法家庭子女的问题。他向您请教这类情况是否会给孩 子带来焦虑等影响。处于这种局面的孩 子是否自然就会感到痛苦他在信中说:“归根结底,是否孩 子在头脑里以自己的水平和高度提出问题的方法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人们能不能通过简单的解释来避免孩 子受到伤害?”

伤害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困难。我认为重要的是不管现实合法与否家长都要接受这种现实家长要能对孩 子说他来自何方孩 子的生命对孕育并生养了他的父母来说是有意义的,孩 子可能有很多个爸爸,但只有一个父亲,只有一个哺育了他的母亲。应该把这一点告诉孩 子,因为,他们有时会有很多个妈妈,从看护他们的阿姨一直到祖母,对于孩 子来说,爸爸、妈妈丝毫不意味着亲生父母。我认为幼儿首先需要知道谁是他们的父亲、母亲。

同样,如果某一男士是母亲的伴侣,也就是孩 子目前的爸爸,可能是他的父亲,也可能不是。现在,所有这些不合法情况(包括同居)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呢?假如父母能够接受这种现实的话,他们就能够向孩 子解释他们生命的意义,解释孕育孩 子对他们的意义。假如父母目前已分手,但父母每个人都爱着他,两人都觉得要对他负责任,直到他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为止。我认为孩 子需要知道哪个孩 子是他同父异母兄 弟哪个孩 子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妹。要向孩 子解释清楚他的姓氏只是户籍管理法的参照物有时与血统关系有所不同


他们很小就需要知道还是 ……

很小就需要知道,从来不应向他们隐瞒。答案在某一天会更加清楚,因为孩 子会直接提出这一问题,或是本人提,或是经过考虑之后提出。重要的是父母从来没有隐瞒真相的愿望。“瞧,为什么明明是我爸爸,而这个人说他不是我爸爸呢?”父亲或母亲听到这个问题后马上就应把真相告诉他。父母明白了自己的状况后,就不应假装没听见孩 子的问题。只要孩 子一提出问题马上就应把真实情况告诉他。这牵涉到他的自信心以及对父母的信任。孩 子是否能理解是另一个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会用更详细的方法提出这一问题。“某某人对我说你没有和我爸爸结婚”或“某某人对我说你没有和我妈妈结婚”。父母可以这样回答:“这完全是真的。你再大些会弄懂这些事情的。尽管你随母姓,但我是你的生父。”也可以说:“虽然我不是你的生父,但我把你看zuo我的亲生孩 子。我和你母亲在一起生活,因为我们相爱,而且她与你父亲已经分手了。”还可以说:“你是那个她曾经爱过的男人的孩 子,但他们并没有结婚。”等等。要把最简单的真情告诉孩 子。


这位先生在信中说了一些亲身经历。比如:“我和妻子分手了,但我们商定了一种zuo法,也就是说两个孩 子(分别为七岁和三岁半)必须和父母双方分别生活等同的时间,和双方共同居住的时间及吃饭的时间是等同的,节奏可以变化;另外我们每年共同去祖父母家度假两次,每次一周。所有的人(包括心理学家)都对我说这种zuo法是错误的,认为孩 子应由原夫妻中的一方负责抚养,而与另一方只是偶尔见面。”这位先生在信中继续说:“我对一切障碍都不予理睬,认为这些人都疯了,他们不能理解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对自己孩 子的爱。”

然后,他说到事情的结果:“三年后,孩 子没有变得比其他孩 子更不正常,在班上的表现相当好,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出现的攻击性也完全消失了。我还注意到独生子也不结巴了。

这个例子非常有趣。


您感到非常吃惊吗?

没有。一般情况下,是父母相处得不融洽。但在这个例子中,我觉得尽管父母已经离婚,但关系还很好,以至于可以和孩 子共度一周的假期。已经离婚但还能和孩 子一起去度假的父母是很少见的。信中没说这两个孩 子都是男孩,还是一男一女,也没交待他们的父母是否已经再婚。父母之中一方已经再婚的话,问题就复杂得多,一方有个小孩,另一方也有孩 子。我认为不存在现成的解决方法真正的解决方法就是父母对孩 子负责继续融洽相处尽可能使孩 子能与父母共度一些时光并对自己的情况有清醒正确的认识使他明白尽管父母已经离婚但双方都会对他负责

这位先生zuo得很成功,我要向他表示祝贺。可以说孩 子有时随父亲住,有时随母亲住,最终不知何处是自己真正的家。信中讲到的这位七岁男孩有时随父亲住,有时随母亲住,目前还没有很多作业。的确,孩 子只有在固定居所,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随 心 所 欲地见到父亲或者母亲时才能把学习搞好,才能把功课zuo好。但假如能像这个家庭这样处 理的话,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让孩 子感觉到父母双方对于与他年龄、上学、同学等有关事情达成共识保持最佳生活节奏不让孩 子感到要故弄玄虚有些事情只能对父母其中一方说而不能对另一方说。不幸的是,由于离婚父母的敏感性和敌对性,双方都坚持要“拥有”孩 子多长时间,同时也由于离婚父母双方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样的例子太少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