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kai学了 莫恐惧 —— 听听心理咨 询 师的建议

[复制链接]

208

主题

248

帖子

25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3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19: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米诺 于 2018-2-27 19:53 编辑

kai学了 莫恐惧 —— 听听心理咨 询 师的建议
随着新学期kai学,浦东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心理热线电话**增多了,集中有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有的家长甚至表示,面对**学,自己也感到有些紧张。
来电(一)
    家长反映:学生**学后出现的些许不适或焦虑等状态
    zixun师分析:这属于正常情况,从假期生活进入到学习生活,其过渡时间短,需要慢慢适应,调整生物钟、规律作息,合理膳食、调整饮食,这样会自行消失,不必自我恐惧。
来电(二)
    家长反映:**初三,害怕去学校,会不会学习压力大,出现**学恐惧的原因
    zixun师分析:学习压力大并不是**学恐惧唯一的原因,这与个人、家庭和学校等因素有关。如**本身性格内向、胆小、任性、孤僻、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学业不良等行为问题等;家长在照顾**时过分保护、溺爱,或对**有过高的期望,缺乏对自己**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嘲讽、矛盾等,都是引起学生恐惧**学的原因。
    zixun师提醒: 由于存在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伴有身心或躯体症状,比如头晕、胸闷、肚子疼等。这些症状变得愈加严重,家长应及时带**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师指导家长的建议:
一、kai学了,**的这些行为表现需要特别关注:
    面临**学,当**有以下表现时,我们要特别注意:
生理表现出失眠、嗜睡,甚至会表现为一些查**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食欲不振等;
    心理表现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不安、心烦、焦躁、情绪不稳定等。
    当**出现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时,家长要正确**好沟通和引导工作。理解**产生的这些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给****正面的心理能量,让**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如果情况相对严重,家长要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等专业力量,及时帮**调整心态,回归校园生活。
二、kai学了,家长通常可以这么**:
   学期刚**始,**要从**忧**虑的假期生活转入紧张的学习生活,**学一下**不了心,也是正常现象。为了**能更快适应**学生活,家长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更好适应**学生活:
1.与**一起回顾假期生活,谈谈**获和感受:
     家长和**一起可以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下**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长和**通过这种“复盘”形式,会有更多**获。毕竟,“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提醒**,假期就要结束了。
2.帮助****心,循序渐进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对此问题,提醒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把心**回来,否则会给**太大的心理负担。在此阶段,建议家长尽量少安排大型**,让**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3.引导**调整生物钟,作息规律:
很多**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家长们不妨和**作个约定,调整作息时间表。提醒**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4.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适应新学期新环境: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助于**的成长与发展。
三、家长注意三要三不要:
   在**学适应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态要平和,不要急躁
**学前精神懒散、生活规律错乱,**学后学习高度紧张,两相比较反差甚大,**的心一时**不回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当,一味责骂,反使**产生恐惧、焦躁、厌烦等消极情绪。
2.交流沟通要引导,不要命令
要以**放、平等倾听的心态和**交流,**论是学习规划、短期**、还是长远规划等,得到**的认同,**才可能实现。同时期望要适当,否则还没执行**就自动放弃了。
3.疏导方式要多样,不要单调
如果家长一直采用灌输的方式,**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逆反。家长不妨尝试一些能激起**兴趣的新鲜事物或**,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帮助**尽早投入到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来。
参考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学家长指导手册》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