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懂接受,越自 由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9: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9-19 10:08 编辑

越懂接受,越自 由

武志红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因为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一部分,就会或轻或重地导致人格分裂。
并且,被否认的那一部分绝对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你压抑进潜意识而已,仍然在对你产生影响。更糟糕的是,当它发挥作用时,因为是来自潜意识,你的意识对它一wu所知,于是你对它丧失了控制能力。

一个人假若常常失去控制,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压抑进了潜意识。

我们常见会有两种否认:
1.  这是最简单的否认,即我们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实置之不理,认为那样自己就可以摆脱它的控制了。
2.   还有另一种否认。很多时候,我们会像小孩 子一样,认为过去一些不好的事情不应该发生,一些人不应该那样对待自己,就好像过去那些事情还可以纠正过来似的。

这两种否认,都会令我们在不好的事情中越陷越深。

我们本来是想摆脱这些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消极影响的,但结果适得其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反而越来越重。

想结束这些不幸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令自己的心灵获得自 由,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可以zuo:接受!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

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改变

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 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

由此,我们kai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 由。


Chapter 1
接受过去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一定会给我们健康的心灵。糟糕的父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渴望改变父母。然而,这种渴望注定会失败,于是我们将这个渴望深埋在心底。

长大了,再按照这个渴望去选择配偶,并像童年渴望改变父母一样来改造配偶。


好莱坞女明星哈莉·贝瑞,她小时候有一个糟糕的黑人老爸,既不负责任,又常暴打她的妈妈。长大后,贝瑞的几次婚姻,都是选择了同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

结束第二次婚姻后,贝瑞伤心地说,她“不会再有婚姻”。贝瑞要想结束她的这种强迫性重复,就必须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命运:父亲是不可改变的,有那样一个父亲,是我的命。假若她能发自内心地zuo到这一点,那么她势必会号啕大哭几场。为自己那么悲惨的童年,也为自己那么悲惨的人生经历而悲伤。

但正如《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中所诠释的道理那样,真而纯的悲伤,会帮助她告别注意,不是忘记悲惨往事。

如果zuo到这一点,她会发现,她喜欢的男子类型好像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只是因为,当她学会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老爸的命运后,她潜意识深处的改造梦想也随之消失。

没有了来自潜意识的病态渴望,那些暴虐男子自然就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hapter  2 接受当下

渴望改造别人,其实是一种自恋状态。

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是自恋的,而年龄越小,这种自恋就越严重。

童年的自恋有两种含义:
1. 好的事情,小孩 子会认为是自己所导致的。
假若爸爸妈妈关系很好,一家人温馨和睦,小孩 子就会想,这是他造成的。

2. 坏的事情,小孩 子也会认为是自己导致的。
譬如,父母离婚,小孩 子会觉得是他的错,假若他zuo了什么,也许父母就不离婚了。

好的父母,会把孩 子安全地带出自恋状态。孩 子最终会明白,什么事情是他的责任、什么不是。但糟糕的父母,有时会指责孩 子,假若父母一方说,我们离婚都是因为你,那么这个孩 子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他可能会终其一生都有深深的内疚感,因为他相信是他让父母离婚了。

我们不只是在童年才自恋,长大了也一样会自恋。

并且,童年越缺乏爱的孩 子,长大后会越容易自恋。这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特别强大,特别有力量,可以很自 由地zuo很多事情。但是,当我们自恋地zuo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忽视很多重要的信息。

作为成年人,我们最容易自恋的一点是,既然悲伤、愤怒、内疚和恐惧这些消极的情绪那么伤人伤己,那么干脆“消灭”掉它们算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2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hapter  3  接受愤怒

愤怒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人对你侵犯得太厉害了,你要告诉对方:停!你不能再侵入我的空间。

但是,因为愤怒是最容易伤害别人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拒绝愤怒。

尤其是在家里,我们最容易抵制愤怒。因为,我们会想,既然你爱家人,怎么能对家人愤怒呢?

然而,**论多么至亲挚爱,假若另一个人不尊重你,经常指挥你、控制你,你一样会愤怒。

一个女子说,她5年之内只回了两次家,因为“回家谁都不舒服,还是少回为妙”。

但是,当我让她描述自己的家庭时,她的父母虽然不能说完美,但好像也没有zuo过严重伤害她的事情。

那么,她怎么对父母这么疏远呢?

最终,我们一起找到了答案:她的妈妈太爱指挥她、控制她了。

小时候,她的妈妈为她安排一切,已令她烦不胜烦。现在,她工作了,结婚了,都有自己的孩 子了,她的妈妈还是要她听自己的话。要是她不听,她妈妈就非常生气。

这位妈妈如此爱侵入女儿的空间,女儿不愤怒才怪。

但是,妈妈是最亲近的人,按照规矩,她不能对妈妈表达愤怒,她也不能接受自己会对妈妈愤怒这个事实。

但愤怒是天然产生的,不会因为我们不想愤怒就可以不愤怒。

结果就是,她意识上不怎么愤怒,但潜意识却表达了极大的愤怒5年内只回两次家。

假若这个女子想改善她和妈妈的关系,她就应当尊重自己的愤怒,并带着这种情绪与妈妈沟通和交流。

这种沟通和交流,一**始一定是不愉快的,但它会把关系带向好的方向。

因为,只有适当地表达出愤怒,她的妈妈才会适当停止对她的过分干涉,随后,她也会相应地亲近妈妈。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34: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hapter  4  接受内疚

内疚,本来是一个信号,告诉你,某个关系的付出与接受已经失去了平衡,需要调整了。

但是,内疚的感受是如此不舒服。所以很多人渴望自己对亲朋好友一**到“仁至义尽”,甚至还要求自己对所有人都zuo到这一点。

然而,当你这样zuo的时候,你其实就是把你内疚的感受转嫁给了你的亲人或其他人。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好得出奇的好人,却让我们避而远之。因为我们不想承受他们强加给我们的巨大的内疚。并且,这样的好人,因为他们离自己的内心太远了,你会感觉很难和他们建立更深的关系。

因为从不内疚的他们,仿佛有一道厚厚的墙壁把你和他们隔**。

一个心理学家说,拒绝某一种情感的人,势必会拒绝所有的情感。所以,那些从来都是“仁至义尽”的好人,因为他们拒绝了内疚,结果就是,他们也顺带着拒绝了所有的情感。

对他们而言,建立一个关系太可怕了。因为,若想深深地建立一个好的亲密关系,必须深深地付出,也必须深深地接受。

一个关系,就是在相互的付出和接受的循环中不断发展的。假若一个人只付出不接受,那么他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很深的亲密关系。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那些特别“仁至义尽”的好人,他们在社会上会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亲人会对他们怨声载道。

如果你能深入地去看一下这些好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亲人抱怨他,并不是因为他太爱帮人以至于不顾家了,而是因为亲人觉得离他很远。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Chapter  5  接受关系

真而纯的情绪,是源自当下的情绪。

它在提示我们,你现在欠缺什么,你现在应当弥补什么。

由此,不管这真而纯的情绪是什么,我们都必须尊重它、接受它,并听从它的指引,从而让我们走上心灵成长之路。

也有一些沉溺性的、歇斯底里的情绪。

假若你经常失去控制地发泄情绪,那么,这种情绪一般都是在提示你,你的过去大有问题、你的潜意识大有问题。

并且,你的情绪一定是在玩“**”的游戏。

你现在发泄愤怒的对象,是被冤枉了的,你要回到船出发的源头,到那里去寻找答案。

自 由与接受,看似是一对矛盾。

因为我们一般的观念会认为,自 由是积极进取的,是展现自己的力量,而接受是消极的。

但是,积极的自 由观很容易夸大个人的力量,而忽视我们存在的卑微性。

假若你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卑微性,你会明白,你越懂得接受,你的心灵所享有的自 由度就越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