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复制链接]

208

主题

248

帖子

25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3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0:4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亲子关系,比教育重要一万倍。我们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
     佛教有一个词叫“轮回”,我们不说前世今生的轮回,今生本身就是一个轮回。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就像一个又一个轮回。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就是佛教说的业力。当我们有愿力去自我认识的时候,无论你过去的业力起点在哪里,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认识,而自我认识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终点。
     什么是真爱?马丁布伯《我与你》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这就是上帝。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控制等于扼杀精神生命
      多少人听过这句话“你不让我管是吧,那好,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我多希望这句话成为真的,可是每次妈妈还要管我。如果你的**把家里搞得乱,可以给**划一个空间,他的空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久而久之,他的空间就会好多了。
      你如果经常管**吃饭,他学习到吃饭=痛苦;你如果经常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只有我的意志。若你经常向**控诉配偶,你的配偶就不会变好,而**会学习到婚恋=痛苦,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有很多小时候被冷漠的**就说,“我多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管管我啊,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陪我”。我们若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唉,会误以为关系只有控制和冷漠两种。我和你要么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要么就是没有关系,这样就没有真正体验过你存在,我也存在。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爱不需要多复杂,真的是我看见真实的你了,这就是爱
     我们说那坏习惯怎么**,还是什么都不**,你只能全然地去接纳它。
     要知道,**的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ta由于匮乏爱而在痛苦呐喊。如果你的**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规则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定规矩。
     那我们需要看一下,真正的规则是怎么来的?比如今天来听讲座的人,有的人来晚了,他即使想坐到前面来,也不会跟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起来,让我坐”。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因为这么**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
     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感受的时候,它才有意义。有的妈妈问我,他的**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这样会不会养成**不独立刷牙的坏习惯。我问她和**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很**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我们说成功的人都特别地灵活,就是他们的规则是从感受中学习过来的,而不是从结论中学来的。真正的好习惯一定是他不受打扰的时候,内心自然生发出来的状态。有没有世俗认为的好习惯不重要,好的感受很重要,好的习惯一定是在好的感受的基础上才会保持下来,同时这种保持又不会变成一种僵化。
     每一个乖**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当我学得越多,我反而越谦卑,所以我相信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父母不是老师,父母就是看见**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也没关系,至少不要打扰他。
     **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出于潜在的恐惧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9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QQ
板凳
发表于 2018-4-25 15:2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奉贤区
很棒,谢谢分享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