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jyxszd 于 2024-1-29 16:01 编辑
任性不是好习惯 最近任性这个词很**,我们不难发现,的确,任何一句**语的横空出世,都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是契合了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社会心理,才能够激发集体共鸣。比如这句“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套用各种不同的版本,像“有颜就是这么任性”、“年轻就是这么任性”……但归根结底,落脚点都是“任性”。
“任性”这个词,谁都不陌生,搞不好我们自己身上就有“任性”的影子。前几天,有一位妈妈就向笔者求助说,她25岁的女儿特别任性,只要爸妈没满足她的要求,她就拒人千里之外,不和爸妈说话,不吃家里的东西,也不喝水,让爸妈又气又急。
我们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儿任性。但**接二连三挡不住地“任性”,就发人深省了,难怪心理学家称,每个**的心中都有一个“坏小孩”。
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一项研究表明,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需**人的 **,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为五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人的需求在不断递进,满足了上一个需求之后,就会自动寻求下一个需求。
这大概也就可以解释,那么多“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热点事件,**非就是,我不缺钱了,我现在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请仰视我,请迁就我,如此而已。我们之前经常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而现实版的笑话是,喝酸奶只舔瓶盖,酸奶直接扔掉,我就是这么任性。以此类推,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处不任性的人,你指望他在旅途中文明,那几乎不可能
不任性,从管好小事**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发现,能延迟满足自己愿望的人未来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们也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考验一下自己:首先,从提升定力和承受力**起,学会管理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发泄情绪;其次,换位思考,不轻易**出过激反应;再次,向长辈学习,听老一辈讲人生经历,自然懂得珍惜生活,淡定面对挫折。另外,心理学研究还发现,通过对一些小事,如:坐时不跷腿,冥想5分钟,不说某些口头禅,持续地自我控制,会让自控力变得强健。最后,听听心理学家胡慧嫚的建议吧,或许,每个人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身上还留着年幼时的“任性”,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成熟而有力量,一方面,我们要接纳那个真实任性的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创造新的自我!2017年来啦,希望我们能更好地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