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4: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斯金纳认为,可以把人格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方式的组合。行为是法定的规则是指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行为置于外部的可以测量的刺激控制之下;二是人的行为可以被预言。在斯金纳看来,一个人所以会行动,是因为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人的力量并不来自无意识中的动力,而是来自外部世界。当一个人同外部刺激隔绝时,他的行动倾向就等于零。由此推导,假如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阳光和水分来决定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方向,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和能量来决定人类行为的发展。总之,人格取决于外部而非内部。

    一、理论假设

  斯金纳把注意力集中在可以客观测量的行为上。在他看来,由于你看不到一个人的思维,你就无法测量它们。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格理论家不能在科学水平上讲座思维、梦境、希望和欲求,因为我们无法证明它们存在。但是我们能够测量行为,我们可以根据人类的活动和反应来描述人类的存在。例如,我们无法测量像饥饿那样的“需要”,但我们能够测量一个人的饮食行为(他吃什么、吃多少、贪食还是厌食等)。后来有些学者指出斯金纳所说的完全由外部力量所控制,那么“饥饿”这一表示内训体验的术语便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斯金纳在解释人格时,还反对生物学观点。他反对生物学观点,不是因为它不科学,而是因为“它太落后于时代”,“材料显示不够充分”。弗洛伊德也遇到过这类问题,但他虚构也本我、自我和超我,并且宣称生理学家总有一天会发现它们的神经机制。斯金纳反对这种“用杜撰代替科学事实”的做法。

  斯金纳在解释人格时,也反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些认知心理学家,主张从成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来解释人格的发展。斯金纳虽然认为成熟阶段理论有一定的预测人格变化的价值,但从总体上,他反对这种理论,因为这种理论没有考虑事件的控制或操作,尔后者正是行为科学的关键所在。在斯金纳扑克来,科学的最基本目的的是事件的控制和预测,而阶段理论却是描述性的。

  斯金纳在解释人格时,不仅反对无意识的存在,而且也反对意识的存在。事实上,斯金纳并不束认人类有思考、计划、部署、决定自己命运等能力的可能性,但他认为我们没有测量意识的方法,我们所能测量的只是言语的行为。在斯金纳看来,由于“人类言语”这一复杂的听觉刺激显然是习得的,并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用'自我'或'自己'这样一些含糊的术语呢?这些术语真的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吗”?

  基于上述假说,斯金纳更乐于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学习使人获得各种行为,而这些行为又是可以客观地测量出来的。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有的给人带来满足,有的给人造成痛苦;人学会了辨别哪些刺激或情境会给行为带来强化,哪些刺激或情境会给同样的行为带来惩罚。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刺激控制了习得的行为,是环境选择了行为。

  二、行为的塑造和消退

  斯金纳认为,人格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行为方式。“如果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一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这也就是说,如果奖励紧接着某个反应出现,那么这个反应就会增强。

  运用上述原理,可以解释行为的塑造成。机体若想增强有存在于机体反应系列中的那各反应,机体该采取什么行动呢?答案是把这种反应塑造成出来。以动物实验为例:把老鼠关入实验箱,箱中有一杠杆,老鼠只有踩压杠杆(操作),方能触致力机关使食物丸滚入箱内(强化)。最初,老鼠不能独自做聘书踩压杠杆的操作,因此可以利用职权一个安装在箱外的手控闸触发给食器,只有当老鼠做出接近杠杆的行为,才予以强化。这样便函可以促使老鼠越来越接近杠杆,最后踩压杠杆---一个新的行为塑造成成功了。这一塑造过程具有两个组成部分:(1)分化强化。指有正经反应被强化,而另一些反应不被强化;接近杠杆的行为被强化,不接近杠杆的行为不予强化;(2)相继接近。指被强化的反应是愈益接近 最终期望的那些反应。

  如果在机体作出操作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这种反应就会在后来的行为毓中消退。例如,在踩压杠杆的条件反应建立以后,拆除给食装置,食物丸不再伴随踩压杠杆反应而出现,结果老鼠再产生踩压杠杆的可能性就很小。换言之,当一个反应后面不再紧接着出现强化物,反应的频率就会回复到该强化物不被引入灾一情境时的水平。可以说,消退发生了。

  按照工件金纳的观点,塑造和消退这两个过程能够共同说明我们称之为人格的许多东西。受到奖励的行为得到保持,而没有受到奖励的行为却自行消退。斯金纳曾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母亲是如何不自觉地在孩子身上塑造成和消退某种行为的:“做母亲的总不会情愿促使她所不喜欢的行为的发展。例如,当她很忙时,她可能对温和的呼唤或要求置之不理。她可能只会在孩子提高嗓门叫喊时才作出反应。孩子言语行为的平均强度由此上升到高一级水平……最后这位母亲就逐渐习惯了这个水平,于是只有在更大声的叫喊时才作出强化。这种恶习性循环导致了越来越响的言语行为……这位母亲所做的实际上就像一直在履行一项教会孩子惹人恼怒的任务一样”。

  三、迷信行为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个获得了所谓“正常的”习得行为,有人却由于他们的经历而发展出一些被认为是“异常的”独特反应模式。按照斯金纳的观点,“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个体,他们在本质上无差别,没有必要用不同的强化原则解释他们的行为,同样的强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个体的行为。

  以迷信行为为例。当某个反应与某个强化物的获得有关时,可以称这个强化物与该反应相倚。实验箱中的老鼠为了获得食物丸必须踩压杠杆,这就称为相倚强化。现在,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把实验箱中的给食装轩设计为自动弹射装轩,不管老鼠做什么,它都提供给它食物丸,那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例如,假设把给食装轩设计成平均每15秒钟自动提供一个食物丸,这样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当给食装轩弹射时,不管老鼠在做何种反应都有会得到强化,因而老鼠就倾向于重复这个反应。最终结果必然是,不管老鼠在作何种反应,“唯有在给食装轩第一次弹射食物丸时它'正好'被强化的那个反应就必然成为一个非常牢固的行为习惯”。于是,厅形怪诞的仪式行为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比如,第一个动物可能学会绕圈子,第二个动物可能学会鞠躬,第三个动物可能学会嗅实验箱顶端的气孔。斯金纳把这些行为称为“迷信行为”。这种全然不顾动物作出何种反应都有给予强化的做法称作“非相倚强化”。迷信行为就是非相倚强化的产物。

  在人类行为中有许多迷信行为的实例。例如,一个棒球运动员若在打本垒前把帽子调成某种方式,那么在他再度打本垒时,他很有可能又把帽子调成那种方式;一位穿着某种质料的服装的歌唱家得到观众喝彩时,当全再度演出时也往往会穿这种质料的服装;以击鼓方式对待日食的土著人,总以为是他的击鼓声才使太阳重新变圆的,因此他很有可能在下次日食时再度击鼓。

  四、沃尔登第二

  斯金纳相信他的强化原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都实用,例如在文化环境中也是用得上的。他认为,文化本身就是强化情境,它鼓励一些行为,排斥另一些行为。“文化很像在行为分析中使用的实验场所。两者都是一组强化相倚系统。儿童诞生于一种文化中就像一个有机体被放置在某个实验场所中一样。高计一种文化就像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安排各种相倚并记录效果。在实验中,我们的兴趣在于所发生的情况,而在设计一种文化时,人们的兴趣则在于它是否发挥作用”。所以,如果人们像做实验那样设计社会文化环境,就能主生某种人们预期的效果。这种努力,斯金纳称之为“文化工程”。他本人于1948年所著小说《沃尔登第二》就是出于这一目的。在该书中他描绘了一个按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小型乌托邦社会。

  沃尔登第二是一个由1000户人家组成的理想化公社,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公发没有私人住宅,都住在联合公寓里;儿童不与父母住在一起,最初生活在托儿所,尔后住进集体宿舍,13岁左右搬进他们自己的公寓;生活设施内没有炊事设备,大家都在公社餐厅用餐,把个体从做饭这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妇女没有做饭、带孩子负担,能同男人一样充分实现她们的潜力;鼓励16-17岁的青年人结婚生育;由于夫妇是根据志趣结合的,因而婚姻关系易于白头偕老;不存在金钱问题,不存在抚养儿童的负担。

  沃尔登第二实行的是个别化教育,因而每个儿童都能按照他们独特的情况发展自己。不存在所谓“正规”教育,教师只是指导者。即使在大学联合体,也只是“教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自由地获取任何东西。公社中不存在年级划分和毕业文凭。

  劳动报酬以工分核算,每人完成要求的工分总定额,没有货币。如果愿做他人不乐意做的工作,能得更多的工分。公社实行供给制,提供下列东西:食物、闲暇活动、衣服、医疗服务、教育、健康保险。这样就能使公社成员致力于诸如艺术、科学、技能训练、好奇心满足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公社没有监狱、没有酒吧、没有失业、没有吸毒、没有精神病医院、没有战争、也没犯罪。由些可见,斯金纳从一个实验科学家变为乌托邦空想主义的设计者。脱离社会经济条件,脱离个体内在的主动机制,这样的社会控制和文化工程犹如空中楼阁,与现实完全脱节。

  五、超我自由和尊严

  斯金纳坚信,文化工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必须在这一工程成为可能之前,建立一门行为技术学。“我们需要的是一门行为技术学。如果我们能像调节宇宙飞船航程那样精确地调节世界人口的增长,或者像促进高能粒子研究那样改进工农业,我们就能委快地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工件金纳看来,妨碍行为技术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有关人性的传统观念。这种传统观点把人描绘成自主的人,自主的人自由放纵地从事他们所选择的多余,不对些进行外部控制,行为技术学就建立不起来。

  按照斯金纳的观点,自主的人这一要领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没有解释人类的行为。自主是一种自由选择,对自由选择的认可,便是承认其尊严和价值。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行为的真正原因,行为的真正原因要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不解决外部环境控制问题,过分强调个体自主问题,文化工程是实现不了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超越自由和尊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