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的基本技术
心理剧就是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把内心活动、心理障碍和未实现的愿望表演出来,从而达到了解自己(自我认识、意识化)、释放情绪、“愿望实现”的目的。所以,心理剧的最基本的技术就是“表演”。表演意味着要离开当下,进入某种状态,甚至变成另一个人,把那种状态下的内心活动激发出来,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表演中的语言分为独白和旁白。独白用第一人称说话,与角色一致。旁白用第三人称说话,是对角色的内心活动的解说。为了更好地表演,有时候还会用到“重复表演”和“角色练习”。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1、替身
辅角站在主角的旁边,模仿他的动作,并且予以夸大,帮他把他想说但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替身就是另一个自我,他知道主角的感受。主角由于心理防御,可能压抑了自己的感受,而替身没有心理防御,所以比主角更了解自己的内心。替身就像一面镜子,帮主角看清自己。但是,莫雷诺把“镜子”(镜映)这个概念用来描述另外一种技术。
必要的时候,替身也可以引导主角,替他做决定,帮他做某些事情。例如,当主角不知道怎么应付某种情境的时候,替身可以给他做示范。
替身和导演有时候很难区分。一般说来,导演告诉主角怎么做(指导),替身做给他看(示范)。导演如果不是指导,而是示范,那就叫替身。
替身是内在的向导。他的示范不能超出主角的心理限度,否则就变成了“指导”和干涉。有的替身不是“模仿”主角,而是演自己,那就不是真正的替身。所以,替身的表演要经过主角认可,认可了,主角才去模仿。
2、镜映
就是照镜子。辅角代替主角,模仿他的动作,而主角站在观众席上,观看辅角的表演。准确地讲,替身才是照镜子,而“镜映”更像看录像;镜映才是真正的替身(取而代之),而“替身”实际上是“影子”。莫雷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说话方式也与众不同。
科胡特也是这样的人,他把反映性移情称为“镜像”,与理想化移情和另我移情并列。其实,另我移情才是真正的镜像,而镜像实际上是“聚光灯”(引起关注,得到赞许)。
替身和主角不分彼此,互相模仿,而镜映比较有距离感,可以帮助主角客观、中立地看自己。替身具有观察、支持和引导等作用,而镜映的主要作用是“观察”。
和替身一样,镜映也是演主角,而不是演自己。
3、角色互换
就是主角演辅角,辅角演主角,以便进入对方的内心,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消除误解。替身和镜映都是角色互换(辅角演主角),而这里所说的角色互换主要是指主角演辅角。
心理障碍通常都是由创伤引起的,而创伤必有加害者。让主角扮演加害者,就是角色互换。通过扮演加害者,主角可以不同程度地谅解加害者,从而摆脱精神痛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谅解是自然发生的,不可强求,否则就会压抑主角的正常情绪反应,譬如愤怒和恐惧。
扮演加害者,就是“与加害者认同”,后者常常被当作病理现象来看待。其实,正常和病态没有绝对的界线。一种行为,如果与环境相适宜,就是正常的,如果与环境不适宜,就是病态的。在现实生活中与加害者认同,去伤害别人,当然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是在心理剧中扮演一下加害者,就没什么不好了。扮演加害者,除了可以谅解加害者,还可以把加害者面具的能量释放掉,使主角更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加害者。
扮演受害者是另一种非常具有震撼力的角色互换,通常用来治疗给别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障碍”患者。扮演了一次受害者,就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强烈的愧疚,从而“痛改前非”。
4、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莫雷诺发明的,后来被皮尔斯借用,成为格式塔疗法的核心技术。具体做法是,当缺少辅角的时候,拿一张空椅子来代替辅角,对着空椅子表演。如果轮到辅角表演了,主角可以坐到空椅子上,把自己变成辅角,或者用空椅子代替自己,自己扮演辅角,或者用两把空椅子,扮演哪个角色的时候就坐到哪张椅子上。这实际上就是角色互换。
皮尔斯有时候也用两把椅子,一把大的,一把小的,分别代表胜利者和失败者。小椅子很窄、很矮,坐下去就会“陷”进去,看人都要抬着头,让人感觉非常渺小,非常压抑。
5、未来投射
心理剧不但可以再现真实的情景,还可以表现虚构的情景,不但可以预演希望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排练不希望发生的事情。预演希望发生的事情,可以使人对生活产生憧憬和希望,使人生有了努力的方向;排练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可以“耗竭”它的能量,使它不容易发生,还可以使人知道怎样防止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