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群体性应激事件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6:4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遵义
  在一个春季学期的晚自习,课堂很平静,课堂外雨下得很大,突然间雷声咋响,班上有一个女同学A就突然抽搐、全身难受、呼吸不畅、略带尖叫声,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先是被吓到,但其要好的几个同学赶过来安抚,几分钟过去不见好转,于是老师和几位同学连夜将其送往医院。在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发现问题来了,什么问题呢?
大家想想医生最怕什么问题?——就是病人这边痛的不行,而医生那边却查不出病因,也就无从对症下药。而该同学的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最后医生无奈在病历本上写上了两个字“癔症”,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疑问的面孔,医生进一步解释道:是一种精神类的心理疾病。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的医生并没有对该同学进行精神病学检查,可能也不会相关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下了如此判断。
第二天班主任为了给同学们一个交代,就在班上说了该同学得的是癔症,是一种精神类的心理疾病,于是班里同学开始七嘴八舌,顿时嗡声一片。而对于该同学,医生的诊断也不太具体此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否可医治。于是不懂的问题找度娘,百度一下,上面各种说法,其中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按时作用于易病个体而引起的精神障碍。接下来就是各种表现形式,如:受到精神刺激时表现为西斯底里,让人难以想象,有时意识呆滞朦胧,有时情绪激昂,语无伦次,或无感觉,麻木,抽搐,全身僵直,呕吐,腹胀,厌食等、、、、、、越看越确定自己得的就是癔症。当天就把犯病的事告诉外出打工的父母,感觉问题严重后母亲赶回来照顾。
接下来几天A同学照常上课,同学们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只是A同学的几个好朋友变得更关心她了。没过多久,一次课间操时间由于太阳很烈,其中一个女同学B晕倒了,该同学正是A同学的好友之一,于是B被送进医院,等来的检查结果也是各项指标正常。
由于春季学期,雷雨交加的天气比较多,有一天晚自习也是雷声不断,一个女同学CA的好友之一)突然尖叫,抽搐发抖,与此同时AB也突然一起发病,症状与C 的差不多,不一会儿旁边的D同学也突然尖叫大哭,D也是A的好友,之前因犯胃病曾经休学过。顿时这个班里一片恐慌与混乱,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纷纷将这几个同学送到医院。
第二天学校觉得此事严重就找到我,在于校长的充分沟通后分两个步骤进行干预,一是我将这四位同学带到我办公室作单独的辅导,另一边是校长给这个班上一堂关于积极心理的课,但当天A同学就被学校建议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
说到这个案例,各位班主任可以想想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群体性的应激事件?
1.医生的话比较权威,暗示性极强。
有时候我们在一些电视剧里可以看到这样的片段:一个人于另一个人苦大仇深,于是伺机报复,在他身边安插亲信指使这些亲信按时这个仇人感官意识混乱,精神有问题。如仇人看见的是一个圆,亲信们却说是方的,仇人看见今天出太阳了,亲信们却说今天好冷,、、久而久之这个仇人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意识是不是出了问题,结果没病的也会有病。
再一个就是在心理治疗中,有种药叫安慰剂。如对一个失眠的患者说:这药你吃了会缓解你的失眠症状,只要你坚持三天,效果一定很好,因为这是进口的,而且在其他国家的口碑很好。于是患者带着药回去谨遵医嘱,过几天他的失眠症状减轻了不少,有的甚至会有个良好的睡眠。这药真那么神奇,其实它的成分就是普通的维他命,真正起作用的是医生的权威和他对药功能的描述。
2.替代性学习。
在后面的单独咨询过程中得知除D以外的三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是一个父爱母爱缺失严重的孩子,当A同学的经历让她获得久违的母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爱护后,身边的BCD在潜意识里(潜意识是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无法意识到的,但它真实存在。如一个高中生暗恋一个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知道如果表白后有可能遭到拒绝、老师知道了会被叫到办公室谈话,更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谈恋爱会严重影响学习。于是他把这个强烈的**压抑下来,但之后的有一天晚上做梦就会梦见与这个女孩子牵手的美好画面,这就是潜意识统治意识的结果,因为一般情况下潜意识会唤起你深层次的、被道德压抑的需要。)   回到刚刚我说的BCD在潜意识里模仿学习A的的行为模式,知道这个行为模式会赢得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的待遇,这些待遇也是自己曾经梦想的。但在他们的意识层次是不知道这个心理活动的。所以这种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的模仿行为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替代性学习,这种替代性学习在某种特定的状态下会被激活,从而产生实际性的模范行为。
3.贴标签
班主任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载班上说A得的是癔症,是一种精神类的心理疾病。因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贴标签行为,让其他同学知道“癔症”是“病”,是精神疾病,所以她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被同情、被关爱、被爱护的,是合理的。
   因为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及时疏导,改班级后面没有再出现类似的事件。后来A同学复学后转班了,换了个环境,经过两次系统的咨询后变得更加开朗了,最近一次在他们班上课时感觉非常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从原来的班级倒数上升到班级前二十名。
   之所以这个案例后面演变为一个群体性的应激事件,是由一个极强的心理暗示磁场引起的。因为替代性学习和贴标签的心理机制都是暗示,都属于消极性的心理暗示。而我们一般在做这类咨询时夜只抓这个重点——暗示,不过是把变为积极性的心理暗示而已。所以在座各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案例。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这样做:
1.向学生解释每个人的身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舒服,有的甚至在医院也不能检查出病因,但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可以得到缓解,不用过多在意。
2.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多,尤其是留守的学生,可增进学生们人际关系的发展,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3.在学习方面尽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天充分利用时间,同时保持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娱乐时间,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之内比较清闲,那么他胡思乱想的时间增多,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就会导致意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变大,心理问题一般都是在个时候悄悄产生的,所以尽量多的行动,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好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QQ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5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谢谢分享,分析的很到位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