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主诉: 有个女孩子有轻微的自残行为 她学习不错,就是总觉得孤独,觉得无人理解。想要改变自残的行为,试过,可是自残的快感促使她又一次次地去做了。 具体情况: 1她的家境不错,父母也比较关心她,她特别敏感,心思细腻,很懂事。但是第一次早恋之后,就开始了自残, 现在是 就算跟同学闹的再开心 再厉害, 下一秒就会瞬间悲伤来袭 孤独用刀片割伤自己手臂。 2她在学校有很多朋友,跟大家交流也很多,很开朗, 可是她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 她形容自己是就算跟他们在一起有多开心,我心里都觉得很难过。 3早恋是六年级,只是有一些特别的交流,平时传纸条什么的 , 现在初中 已经不在同一个学校了, 所以父母并不知道对象是和她一样的学习很好的学生,交流模式就是在学校传纸条。 4她在外表看起来特别开朗,特别懂事,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老师的疑惑: 作为心理老师,我该怎么办? 大本营老师**方案: 学生有想要改变自残行为意愿,主动求助,这对咨询的进一步开展意义非凡。对于这样一个特别敏感,心思细腻,又在他人眼中非常懂事的学生,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及非语言动作的表达,以真诚和积极地态度和学生交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她在咨询中做得好的地方,如使用语言表达情绪,和老师分享内心的感受等等,对她的主动寻求改变给予关注和赞美鼓励,对用刀片割自己手臂的行为给予弱化,而非紧张的负强化。具体建议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 和学生探讨早恋的感受和事件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 可以使用叙事疗法让学生对早恋的过程进行描述,然后细心倾听,从学生的描述中找出支线故事,“失恋是一件让人感到痛苦的事,在经历这种痛苦时,谁让你感到了支持?”“有没有例外的时刻发生?让你感到不那么痛苦?”基由例外询问等方法,重构学生对失恋的消极认知,在适当的时机和过去的经历告别。 2 打消学生自我质疑的困扰,将学生的行为正常化。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她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当内心中的情感得不到疏解,能量无法流动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告诉学生,她的做法是很多人都可能会选择的一种方式。 3 借助表达性艺术疗法等手段走进学生内心。 学生在外表看起来的样子和内心的真实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借绘画,沙盘等表达性艺术疗法走入学生的内心。通过和学生分享她的绘画/沙盘/文字等等作品,逐步让学生打开心扉,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打开自己的内心。 4 和学生探讨如何正确地疏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起伏看似难以驾驭,但其实有规律可循。可以建议学生看一些了解情绪方面的书籍及影视作品,如《头脑特工队》等等,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稳定。当悲伤来袭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积极应对?我可以从哪里学习应对悲伤的技巧?这里,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的训练,也可以使用正念或放松的一些技巧对学生进行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