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分析(二)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1384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NANA 于 2014-10-29 15:21 编辑

  (3)同情心的弱者偏向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合理现象日益浮现,极大地催生了普通民众对事件中弱者的同情心。在申张社会正义的感召下,民众在网络上发表意见抨击权贵,声援弱者,网络上的意见往往呈现一边倒的现象。所以,政府部门、富裕人群等社会强势阶层一般都会遭到网民们无情的抨击,甚至会遭到网络审判、人肉搜索。例如,杭州飙车案发生以后,网络中的声音一致地偏向受害者谭卓,肇事者胡斌及其家人朋友则受到猛烈的攻击。再如“邓玉娇案”发生后的5月18日,网友青青石川河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如果邓玉娇这次被判处正当防卫,无罪释放,我愿娶她为妻》的帖子,吸引了40763个访问量,634个回复。

  三、网络群体的心理特征

  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虚拟世界中网民们的特殊心理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提供了普遍的心理基础,网络群体因共同的兴趣关注而聚集在一起,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发展壮大,并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又随着事件的结束而迅速解体,作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推动者,网络群体的心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竞争心理

  网络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在同一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互动来实现的,但论坛中的信息量很大,更新速度快,每一个发帖的网民都希望自己的帖子能获取最多的点击数和回复,每一个回复的网民又希望自己能抢到靠前的位置。发帖人和回帖人的这种竞争心理不仅促进了彼此间的认知和联系,还使网络群体事件中的舆论迅速形成。在邓玉娇出庭受审的2009年6月16日,从8点24分至次日凌晨2点32分,近16个小时里,“天涯杂谈”论坛通过转载和原创两种方式持续关注这一话题,从邓玉娇受审到审判结果,再到对审判结果的不同评论,共有32个帖子,其中超过1万次访问量的帖子有10个,超10万次访问量的有2个,最高的访问量为36.2589万,最多的回复是1633个。同时,由于群体的意见往往更多关注当前的状况,短暂的意见很多,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群体的意见又是多变的,变化的速度也很快。

  2.渴望领袖

  “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立刻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⑨网络群体形成以后,并不是一盘散沙,经过一系列网络行为,主要是根据发帖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影响力,往往会推举出若干领袖级人物。这些网络领袖们或者能收集到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或者对事件的分析专业独到,或者对事件关注度最高等等,这使得他们在众多的网民中脱颖而出,成为意见领袖。草根性质浓厚的网络平台上平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备受推崇,而且群体成员间易受暗示和传染,因此网络群体领袖的意见一经推出往往能迅速得到大量网民的支持和响应。例如在“范跑跑”事件中,天涯社区某论坛的首席版主“小刀断雨”发表了多个原创帖,多个帖子被其“粉丝”推到了首页,甚至被置顶。网络意见领袖和“粉丝”们的互动往往会生成网络意见圈群,大大增强网络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另外,作为异质性群体,网络群体成员来源广泛,成员的意见具有多样性,而且成员间社会联系程度很弱,对领袖的认知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又往往出现对领袖盲目信任或反感攻击两种极端现象。如在2007年“华南虎照片”事件中,围绕这一事件,网络意见领袖们带领意见群体成员分成两大阵营,就照片真假的问题在网络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3.感性与理性的合力

  网络世界没有了现实世界的各种束缚和压力,网民的行为常常表现为以感性为主导,情感宣泄为主要形式。因共同的关注点而聚集在一起的网络群体,在事件的起初阶段,网友们一般都饱含感情,分析揭露不合理的现象,抚慰关怀受害的弱者,痛骂鞭挞侵犯的强者。例如在“邓玉娇案”曝光的前几天里,天涯杂谈上的网友们的很多帖子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随着我国向公民社会的逐渐转变,在网络群体事件中,经过情感宣泄的喧哗后,网民们逐渐表现出公民面对公共事件应有的理性,客观分析现实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例如在邓玉娇庭审结束以后,天涯杂谈上的帖子内容则以对该案最后判决的分析为主。如网友“国法行天下”5月25日的帖子《邓玉娇一案自我防卫的合法性辨析》,6月9日网友“hrs8206”发表的《从邓玉娇案看职业道德的底线》,6月16日“chixinmin”发表的《庆贺邓玉娇重获自由后的冷静思考》等等。除了理性的目光,还有理性的行动,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从虚拟转向现实,在网络意见领袖发起和组织下由纯粹清谈走向实际行动,例如网民“连岳”和“厦门PX事件”、“水婴”和“抵制家乐福事件”、“一马青尘”和“陈易”事件(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等等。同时,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络调查员,在邓玉娇事件中网民“屠夫”就发起了对事件真相的调查。

  转型期社会的矛盾对抗、权威失势以及话语权的转移为网络群体事件的产生提供了时代的背景;网络世界中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缺乏、“闹大”心理和对弱者的同情影响了网络群体的形成及其舆论的走向和表现方式;网络群体成员彼此间的竞争心理、对网络意见领袖的追随以及感性和理性情绪的更替,使得网络群体事件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组织活动、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获得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说,网络群体事件源于现实世界,生于网络世界,最后归于现实世界。■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讲师)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沙发
发表于 2014-10-30 10:3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网络群体事件源于现实世界,生于网络世界,最后归于现实世界。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99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1
板凳
发表于 2016-5-4 10:15: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喵呜 发表于 2014-10-30 10:30
网络群体事件源于现实世界,生于网络世界,最后归于现实世界。

这句话说得很好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