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展问题] 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二)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174

帖子

9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5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2:3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虹口区
本帖最后由 心灵排骨汤 于 2014-7-11 12:34 编辑

       3、鼓励小学生自己与自己比

       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 最典型的理论就是“ 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我该有;别人买了名牌服装,我也应该有;别人有了新式玩具,我更应该有。这时,无论父母怎么解释,但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而缺乏理智,因此不能理解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父母可以用孩子已经有的玩具、物品或特长来和别人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也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父母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到世界是由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事物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的作用。正因为这些不同才构成了世界的魅力。此时,父母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别人所有的东西,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东西、所具备的能力也不是相同的。这样,孩子心里会平衡一些。

       以上的做法只能暂时的消除小学生心中的失落感。如果再遇到同类情形,他们很有可能再次进行攀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种种比健康的心理。因为小学生往往难以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当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时,难以客观的分析环境、条件对自身的影响,在比较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最后甚至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不妨鼓励小学生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要引导学生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现在也会了。在攀比过程中,关键不在于别人怎样,而在于自己怎么样,即在昨天、今天、明天的背景上,找准自己的最佳坐标,在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状况的基础上与自己比。这些比较都可以获得进步,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有所增强,从而超越原来的自我,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

       4、引导小学生保持一颗“平凡心”

       攀比现象在小学生中间愈演愈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的小学生没有一颗“平凡心”。在家长的溺爱下以及一些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他们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是最强的,而且事事要与他人比个高下,这又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一种心理补偿。这些学生的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平凡心”,对遏制小学生的攀比心理有着极其深刻的价值。

       在引导小学生保持一颗“平凡心”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和教师树立好形象是关键。家长和教师必须对名利,对孩子现在的成绩、未来的从事职业等问题上保持一颗平凡心,降低对孩子的预期,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其次,是让小学生学会爱和理解教育和引导小学生爱同学、爱自然、爱劳动,提高他们爱与感受爱的意识和能力,在爱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要求小学生理解他人、欣赏别人,学会沟通、谦让和合作,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小学生有了一颗“平凡心”,减轻了小学生身上的心理负担和学习任务,他们就容易从平凡的生活中、从点滴的小事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创造快乐。从而走出攀比心理的阴影。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7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2-7 12:17: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青岛
O(∩_∩)O谢谢分享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