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泸州红星村“10.17”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249

主题

373

帖子

1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6: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Aria412 于 2014-5-16 16:48 编辑

泸州红星村“10.17”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分析

摘要 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对泸州事件就事件本身和传播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分别从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传播和事件的结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用到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有去个性化、侵犯理论、歧视、社会文化、说服和从众和合法性神话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关键词 泸州事件 ;起因 ;传播;结果;社会心理学因素

1 导言
据媒体报道获悉,10月17日晚上,四川泸州发生群体性事件,目击者称现场有1万人,有四辆警车被掀翻并被点着,愤怒的人群向警察投掷石子和瓶子,事件起因不明确。据围观者透露消息,有三名交警打死了一名货车司机,但随后警方指出这是谣言,司机系突发疾病而死。然而,事情并未如警方的澄清而弱势下去,相反,10月18日,“泸州群体事件”再次发酵。而后四川泸州也不得不发出正式的澄清通报。
18日上午8时30分,泸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泸州红星村“10.17”事件基本情况进行了通报。
  昨(17)日17时20分左右,泸州市110指挥中心发出指令,龙马潭区红星路发生交通拥堵,要求附近交警及时赶赴现场疏导,市交警支队三大队两名辅警立即赶赴现场。在现场维护交通时,发现一辆车牌为川E36340的白色大货车违反临时停车规定。两名辅警随即喊话要求该货车司机立即驶离,然而该名司机拒不配合,辱骂执勤辅警,双方发生抓扯。其间司机突然不适,并呼叫“车上有药”,辅警上车寻药未果后,当地群众在车内找出药品给司机服下,此后司机不适加重,辅警随即呼叫指挥中心通知120救护车赶赴现场施救,货车司机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在处置、施救过程中,现场逐渐聚集较多群众,最多时围观群众上千人。部分情绪激动人员袭击前来处置事件的警车,事件中,有7辆警车被推翻,其中5辆警车被点燃,2辆被烧毁。
10月18日2时30分左右,死者家属自愿将遗体送往市殡仪馆,此后事态逐渐平息,4时许,围观群众全部疏散,事件得到平稳处置。在对事件依法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现场带离20人,未造成人员死亡。

2 目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一名长途司机“因突发心脏病”意外死亡,为什么会导致成千上万人集体聚会,甚至出现4辆警车被掀翻并点燃严重后果。

3 过程及方法
通过网络中的新闻发布、贴吧发言和多方求证,来了解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从而使因素分析更加完善。

4 结果
就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分析, 交警执法阶段
偏见和歧视 交警执法是在一个农贸市场,意思就是主人公是一个以贩卖农产品为生的社会底层人员,地位不平等,这就是形成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有社会制度的支持,交警可以对违章停车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是后来官方声明两名当事人均是辅警,也就是说并没有单独开罚单的权利。他们的这种对底层的不平等不仅仅表现在态度上,还表现在行为上,虽然司机死亡可能是突发性心脏病,但是双方之间的却是发生过抓扯行为。
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是言语行为。在交警执法的过程中,他们动手的目的是为了让司机配合工作,即交罚款,因此属于工具性侵犯行为。我觉得交警会出现侵犯行为可以用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来解释,他们两人均属于辅警,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跟以前的交警学习而习得的,有一个红星村村名说已经看到N次交警抓渔车“挣钱”了。
去个性化 就像上次课堂讨论的城管暴力执法一样,也许并不一定要群体的环境才能形成去个性化,仅仅因为他们穿着交警的衣服,就不用考虑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其余问题,因为他们的行为有政府买单,就造成他们的暴力执法的行为。

群众暴乱阶段
说服和从众 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群众就聚集到了上千人,但是我相信通过中心途径了解事件的人并不多,也许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外周途径了解事件的,人们听到“有三名交警打死了人”就蜂拥而至,丝毫不管司机是怎么死亡的。但是还是有许多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围观这件事情的。

去个性化 人们刚开始只是围观,不久就进行了有七辆警车被掀翻并被点着,愤怒的人群向警察投掷石子和瓶子,我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个体是不会做出这样不明智的行为的。人们出现去个性化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事件发生地时间是傍晚,夜幕会营造行为的匿名性,人们会对自己行为所需负的责任模糊性;其次,群体规模,现场的群众很多,达到了上千人,就会造成责任分散,会把行为的产生归咎于环境,自己就不会承担责任;最后,群体极化,群体会极化群体的观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抱怨的事情,但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矛盾就被扩大化了,人们为了和群体的观点保持一致性。

事件处理阶段
群体解散 就事件的处理,只有很少的描述,找不到相关的资料,我就只能做个大概的推测哈。将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控制,组织就不攻自破;从事件的当事人出发,让当事人进行澄清,采取中心途径的说服,让其余的谣传破灭;政府的权威性,政府出动防暴警察强行干预,事件自然得到平息。

传播方面
合法性神话 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许多的事件很快就会通过网络传播,但是我们接受信息是被筛选过的,我们只能看到政府允许的报道,听不到当事人的声音。还有交警的行为他们认为是完全合法的,因为他们是依法办事,只是方法有些不同罢了,不同的人就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5 讨论
      就事件而言,我觉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不平等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底层的人们想获得较好的收入,就会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打压,但是上层的人想做什么事就不一样,他们就可以减少很多的步骤。底层的人们找不到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但是还是要生活下去,矛盾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向这样集体爆发出来。
政府应该加大对底层人民的投入,那样人们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底层的人们可以进入上层社会,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各个阶层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