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厌学逃学]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现象、原因及对策(三)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8: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3、心理不健康、感情生活贫乏直接影响学风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接近定型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但由于他们思想尚未成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造成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他们一受到鼓舞大为振奋,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情绪反应延长,如一次考试失败会颓废、惆怅多时。在情感上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得到极大发展,一旦自尊受到伤害会出现争执、顶撞、情感文饰甚至自卑,情感世界动荡、复杂而微妙,经常处于自身矛盾中。大学生的心理调整机制不健全,缺乏承受痛苦和挫折的能力,容易使自我意识处于一种软弱无力的状态,丧失改变自我地位的信心,久而久之出现消极忍让、一蹶不振等现象,在学习上表现为动力不足。

  4、恋爱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大学目前最关心什么?据早期调查显示:恋爱是除毕业分配外最受关注的问题。但从大学生恋爱愈演愈烈的现象中透视出种种不寻常的信息,其中严重的就是对学业的影响。恋爱涉及的最本质问题就是人生观问题。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那么恋爱引发的就不止是厌学、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态度等问题了。而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成熟提前、社会成熟滞后、厌学情绪上升、纪律问题不断的情况。我们的学校教育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这一问题大范围波及之时,我们的高校却仍无解决该问题的良策。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外,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家庭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特困生与厌学的问题)等,这些也是我们要关注的。

  三、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对策探讨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厌学,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2002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杨东平的一篇《他们为什么从大学逃走》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零零星星地知道大学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很多学生失望、无奈、厌学、逃课,这是一个庞大的‘逃课族’。据一项调查,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而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0%,还有一些学生另做选择,退出这场以消磨青春为代价的‘游戏’,‘逃离教室’和‘逃离大学’”。文章还说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原因是学不懂,更多的学生感到失望的是陈旧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繁多的课程,教师授课平淡,甚至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陈旧的教材、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死记硬背的考试,使得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涯被称为“后中学生时代”(王朔的说法是高四、高五、高六),而读研究生又回到“本科时代”。当前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的借口,只有深化教学改革,革除旧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

    (二)关心爱护和多鼓励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冲突、心理危机,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就会用极大的热情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杜绝逃学的念头。其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有少数学生厌学、逃学也与他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有关系。例如,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各种费用,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也会感谢教师的关怀,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再次,多鼓励学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期望和热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一种受到老师爱护、重视的体验,会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报答教师们的爱护和希望;同时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会进一步影响老师的希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迅速、健康地成长。当必须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予批评帮助时,要做到几个避免:即避免在不利的时机教育学生;避开不利的逆反心理,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三)正确对待“差生”
  厌学、逃学者大多数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差生并不是生来就差,其中一定程度是由于教师的忽视或自我歧视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差生”,真诚地关心“差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对“差生”的不正确观念:

  1、不是所有差生都智力低下。
  据北京市朝阳区对厌学学生抽样智力测查,发现在抽取的38名厌学学生中,高智能者6人,没有一个是智能极低的人。相反,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实,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智能超群的学生。

  2、差生并不一定道德品质也差。
  一些教师对差生存有偏见,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品质也差。这种偏见往往会使没有品德问题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歧视而产生消极认同和不良适应,有可能会出现品德问题。(3)成绩好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往往习惯于用学习成绩好、能够循规蹈矩的单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把其它方面都很好,只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性格直爽、活泼好动的学生看成是不合格的人,这显然是不恰当的。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各方面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四)构筑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们认同它,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然导致学生到校外去寻找“广阔天地”。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如借助影视、书刊、音乐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艺术团、运动队、学生社团等活动,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

  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影响学生同辈团体的舆论导向。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是搞几次文体活动、搞几次学术讲座就能奏效的。关键是要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出发。如开办学生论坛,学生不分年级、系别都可以到那里畅所欲言,交流思想,互相激励。并把这种形式长期固定下来,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自己的“讲台”。

  以上四个方面是防止学生厌学、弃学的对策和途径。此外还应加强和改善管理,创设一个有制约力的环境,通过制度约束、加强考勤等,不给学生造成违犯校规的条件。教师的说服教育应该在晓之以理的同时,更要动之以情,与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创造一个有感情的环境。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