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1-15 13:35 编辑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胡玲玲 实习生 蔡宜轩)不少父母都觉得,两个孩子的家庭比较圆满,两个孩子互相作伴,不会特别孤单寂寞。不过,父母的初衷有时候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
南宁市民张女士夫妇有一方是单独,去年底生了第二个孩子,没想到的是,儿子为此离家出走了。
这是咋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南宁市民张女士和丈夫在决定要二孩之前曾问儿子:“爸爸妈妈给你生个弟弟或妹妹好吗?”没想到儿子当时特别反对,甚至还扬言,“你们要是生,我就离家出走。”
对儿子当时的话,张女士和丈夫一笑置之,没放在心上。没想到,2014年底第二个孩子出生时,6岁的儿子真的出走了,虽然很快就找了回来,但是无论父母怎么说,小男孩还是久不久地闹些情绪。
“我和他爸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两个孩子没能发展成为当初父母所想的“相亲相爱”程度,反而有点水火不容。“有的时候,儿子甚至会把弟弟故意弄哭。”张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与张女士的家庭状况相反,市民袁女士去年新添了一个儿子,全家人都很高兴,5岁的女儿虽没什么特别表现,但袁女士还是很担心,女儿对这个小弟弟能不能接受。
不过,一件小事让袁女士放下心来。有一次,袁女士给小儿子喂奶的时候,小宝宝不但不吃,还又哭又闹,怎么哄都停不下来,一时心烦的她生气得关上房门来到客厅。没想到,看到这个情况的大女儿飞快地拿起奶瓶和小玩具,冲进卧室,进门前还很认真地对袁女士说,“妈妈,你就不能耐心点吗?”
当天晚上,袁女士对丈夫说起这件事,两人好好夸奖了女儿,并请女儿一起照顾弟弟。“现在,女儿照顾弟弟已经很拿手,喂奶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袁女士说。
专家解析
有了“二孩”,别冷落了“老大”
家长要让“头胎”孩子愉快接受弟弟或妹妹
为什么同样都是新添了弟弟妹妹,大孩子会出现不同的态度呢?
记者请教专家,这并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平时的家庭教育及父母日常的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造成的后果。
“从个例分析,袁女士的家庭在孩子的关爱方面,平时应该做得比较好,孩子的失落感低,就算增添了弟弟妹妹,孩子也有能得到父母关爱的自信心,所以,这个家庭的小姑娘会对弟弟妹妹予以照顾。”
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南宁市共青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顾问黎银燕分析说,如果一个孩子原来就不怎么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或者是因为父母平时的一些言论而缺乏安全感,那他就会特别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像平时爸爸妈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能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再捣蛋,妈妈就不爱你了”之类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常说的话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社会心理学博士张姝玥也认为,这有可能是多个方面共同造成的,其中有父母本身的原因,比如知识构成,生活经验,教育理念;有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比如过分溺爱孩子、封建思想的影响;更有孩子本身年龄差别、性别差异、遗传基因,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
对于个例中离家出走的孩子,黎银燕建议父母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要用关爱给大孩子树立“你是独一无二的”观念。这其中,妈妈的决策很重要,当发现大孩子情绪不对时,抽出几分钟和他进行两人的悄悄话,妈妈不妨多进行些猜测性的聊天,比如“是不是妈妈抱了弟弟没抱你,你不高兴啦?”如果孩子点头,那妈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说明原因,“弟弟还不会走路,你很棒,在1岁多的时候就会自己走路了,所以妈妈抱弟弟多些”,同时,也要想办法将大孩子也拉入照顾弟弟妹妹的战线中。
此外,妈妈每次回家进门先抱抱大孩子,爸爸则多带大孩子出去玩,寻找平衡点。一旦发现大孩子愿意与弟弟妹妹亲近时适时给予赞扬。
这些言行,需要注意
1.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强制大的孩子给小的孩子,“弟弟(妹妹)还小,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他(她)。”
2.对小的孩子耐心十足,对大的孩子耐心不够,“你看弟弟(妹妹)多听话,你怎么这么烦人?”
3.看见小的孩子哭了,就一个劲责骂大孩子,“你怎么又欺负弟弟(妹妹)了。”
4.没有一碗水端平,对小的孩子更关注、更宠爱,对孩子们的要求偏向小的。
5.当大孩子愿意分享好吃的好玩的给大人们的时候,最好不要拒绝,并给予适时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