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心理辅导技术(一)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527

帖子

5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3: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学校心理辅导技术
  
      (一)同理心同理心又称为共情、神入、同感等,是心理辅导中较难把握的一个技术。

       它是指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要进入求助者的情绪和想法参照系统中,以求助者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求助者的心情去体会他的心情,以求助者的想法去推理他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求助者的独特感受,才能通过表示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与求助者站在“同一立场”的愿望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能使辅导双方建立起融洽的辅导关系。因此,同理心在促进心理辅导关系的发展和提高辅导效果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的辅导者就曾指出:“人们常常低估了这点——辅导者的在场与共情倾听构成了一个能提供给他人的最有力的帮助与支持的来源”。

       同理反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站在求助者的立场充分理解求助者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
二是要将这种理解准确传达给对方;
三是促使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和问题有更深层的思考和认识。例如,一个求助者说:“我常常觉得活着太没意思了。”同理的反应应当是,“那一定叫人很烦恼。你知道是什么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吗?”相反,如果你回答说“呦,小小年纪就说活着没意思,长大了怎么办?”甚至说“你懂得什么叫人生吗?”这种不恰当的同理反应很可能会造成辅导关系的中断。对求助者的同理主要体现在辅导者的言语反馈上。同理式的反馈要求辅导者不仅要能反映求助者说话的内容,还要能反应求助者言语中所隐含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冲突。卡可夫(R.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根据辅导者对求助者的反应情况,将同理分为5个等级:

        第一级:辅导者对求助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例如:求助者:我想同父亲和谐相处,可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辅导者的反应: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 或者: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建议] 或者: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相处呢?[问题]
       第二级:辅导者只针对求助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份做出反应,而忽视了求助者提供的情感信息。第二级反应的辅导者的回答是:辅导者:你与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是吗?第三级:辅导者的反应中虽然包含有理解,也针对求助者提供的信息中的情感和意 义做出了反应,但缺乏指导。
       第三级辅导者的回答是:辅导者: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是吗?
       第四级:这一级辅导者的反应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求助者的不足之处。第四级辅导者的回答是:辅导者: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想让他对你宽容些。上述中“你无法接近”就隐含着求助者应负的没有接近父亲的责任;
       第五级:辅导者的反应不仅包含了第四级的所有反应,另外还提供了求助者能够采取的措施。第五级反应的回答是:辅导者:你似乎不能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需要他对你宽容些。你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方法,即向父亲表达你的这种感情。上述“向父亲表达你的这种感情”,就是向求助者提供了能够缓解父子关系的措施。作为辅导者,至少要达到第三等级的同理,否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后果:◆辅导者缺少同理,甚至产生对求助者批评或不耐烦的情形,导致求助者失望或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可能以后不再来辅导。◆求助者觉得辅导者不了解自己,感到很失望,自我表达逐渐减弱,甚至终止。致使辅导者可能会抓不住求助者问题的关键,进而为求助者提供不适当的辅导方向和辅导建议,严重的会使辅导关系不能继续发展下去。可见,同理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辅导者本身的专业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求助者对辅导者的信任程度,影响辅导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充分的同理呢?穆哥特伊德(S. Murgatroyd)为我们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与其他人,如工作或生活的朋友、亲戚、家人一起练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反应,即请对方讲一段话,然后用你的语言把这段话的内容反馈回去,让对方来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所讲的话的意思,有没有一种同理的感受。◆如果没有人可以交流的话,就试着想象一下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下人们争吵、高兴时,或者是求助者对你讲述事情时的表情、情绪等,尽可能使这些图像能准确地在

  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运用视觉思维进行想象的人,那么就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用你所能想得到的所有词汇来讲述别人对你讲述的各种情景。◆努力使你自己在有关情绪方面的词汇变得更为丰富,应用字典、小说、电影或其他材料,以便你能说出任意一种感情像什么一样。同理不仅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人与人交往所必需的。许多人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具备同理心的缘故。要知道,一个善于分享别人的快乐也善于分担他人忧伤的人,一个能真诚地做到知人之所知,感人之所感的人,不仅能缩短人际距离,疏通沟通渠道,增进相互间的关系,也会为自己赢得许多朋友。相反,一个遇事只想到自己,只顾按自己的感情用事,不懂得关心、体恤别人,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漠然处之的人,是难以同他人建立、发展和维持密切关系的。因此,在与家人、同事、朋友交往中也需要同感技术。

       (二)接纳接纳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又称为无条件关注或尊重。

       罗杰斯本人是这样界定的:“我使用接纳一词来指对他作为具有无条件的自我价值的人的一种温暖关注——无论他的条件、行为或情感如何,他都具有价值”。这意味着,辅导者要想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首先要接纳求助者,相信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无条件地接纳他的优点、缺点、弱点,接纳他所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其次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应以开放、真诚的态度与求助者沟通交流。要给求助者这样一个理念“自己是有缺点和不足的,但是辅导者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求助者才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十分安全的境地,才会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自我的心灵。例如,一中年男子来辅导时,这样说道:“我奋斗到今天,该吃的都吃了,该玩的都玩了,该有的也都有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人生很空虚。我常常在想,每天劳碌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假如辅导者不接纳求助者的人生态度,就可能这样回应:“想不到你的思想竟如此消极,实在太不应该了。”或者“我不能接受你用这种灰色的调子来描述自己,你如今已是壮年,妻子贤惠,孩子又聪明,我想你该知足了。”或者“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社会责任呢?”无疑,这些不尊重的语气、不接纳的态度是不利于辅导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甚至会影响辅导的进程。那么,怎样来表达对求助者的接纳呢?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接纳是通过言语的表达和非言语的表示来加以体现的。◆言语的表达。两种基本的传达接纳的言语形式是“增进”及“赞赏歧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