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障碍的常见情绪表现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由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困难,不能正确地表达内心体验,只能靠观察到孩子的异常表现,如对周围人及事物过分敏感,好猜疑,做事犹豫不决,纠缠家里人,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有的孩子拒绝上学,不能提及学校的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或伴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表现得非常警觉,反复上卫生间小便,实际又没有,发脾气哭闹等等。有些孩子表现躯体不适:心跳呼吸加快,疲倦,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明显减少,个别伴有呕吐、腹泻、小便频、每次量少、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噩梦,情绪变化无常。
2 . 抑郁
表现情绪不稳定,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低落、回避、退缩、怕困难、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差、兴趣范围明显减少,整天闷闷不乐或不高兴,反应迟钝,与人接触更为减少,接触被动,不愿出门,问话回答极为简单,有的孩子多卧床,生活懒散,洗漱、进食均表现被动或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等等。
3 . 冲动伴攻击性
由于他们在青春期的人格尚未发育成熟,加上与人沟通及交往有一定障碍,言语表达落后于同龄儿童,做事往往不计后果,不考虑对家人或邻居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生活中的印度导弹要求不满足,就发大脾气,摔东西,毁坏物品,如把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更本不考虑会砸伤别人,有时伴有突如其来的冲动,打人、踢人、对亲近她他的家人态度凶恶,有时接近竭尽残暴,把家里养的小动物从楼上扔到楼下,个别孩子故意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或抹在墙上,看件玻璃制品就摔,好像是为听响,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有的孩子暴饮暴食,专门欺负对他溺爱迁就的人,揪头发,抓人,掐人,咬人,残杀虐待小动物等等。
4 . 自伤、自残
由于大多数孩子言语表达困难,他们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加上周围环境有时不能宽容,或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引起孩子的暴躁情绪,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用手打自己耳光,反复地咬手,将手背或手指咬成很厚的茧子或咬出血,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5 . 自慰行为
大多数孩子到青春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变化,他们往往不会表达躯体变化的不适,加上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与同龄儿童,行为举止表现幼稚,容易冲动,感情脆弱,缺乏高级意志,自控能力差,往往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表现。
二.处理及对策
1 . 积极正确引导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及理解力的水平,对功能好些的孩子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如教他们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女孩子来月经要避开父亲,在卫生间教给它们如何使用卫生巾,帮助孩子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 父母要采取积极态度给孩子营造宽松环境
家长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采取回避态度,怕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外出招惹是非,将孩子反锁家中狭小空间,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动手操作较灵活的孩子,多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生活及劳动技能,如教给她们做家务劳动,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择菜,也可以让他们模仿做简单的饭菜,交给他们使用家用电器,煤气,微波炉,电饭煲等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教孩子用电脑打字、画图或临摹,从事一些极为简单的劳动,要多让孩子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到公共场所,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父母及家人的聚餐聚会,野外郊游,外出购物,散步,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等,增添孩子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之间,夫妻之间,不要相互埋怨,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要让周围有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弱势群体无辜的孩子,使他们得到社会上更多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
3 . 常用药物的选择
要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选择一些临床经过观察,疗效肯定,药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经过临床的诊断来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常用的改善情绪行为,减轻多动烦躁,改善认知,交往及社会功能,控制兴奋,减轻冲动自伤行为的药物:
如百忧草、舍曲林、氯硝西泮、安他乐、佳乐定、罗拉等,解除焦虑抑郁改善睡眠。
维思通、利达新、氟哌啶醇、奥氮平等,控制冲动自伤使兴奋性降低。
匹其林、利他林、可乐定等,减少多动提高注意力。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癫痫及情绪稳定剂。
4 . 社会支持系统
孤独障碍也是一种精神残疾,严重困扰着患儿及他们的家长,明显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及是适应能力,他们成年后大多数孩子不能正常进入社会,不能自食其力,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应呼吁整个社会关心和爱护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成立必要的摄取服务系统及养护机构,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快乐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