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8-13 18:32 编辑
3分钟精神分析——心智化
付丽娟
心智化是什么
✦ 心智化,是一个过程。一个过程必定会伴随一个内容。心智化过程中的内容是“心理状态”。
就像骑车,骑是动作,同时也是一个动作的过程。骑“自行车”,“自行车”就是对应的内容。 心智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心理化。
这个“化”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常说潜意识意识化。这里,意识化,也是一个过程,意识化的内容,就是潜意识。 所以,心智化的内容,就是心理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心智化,而心智化一定与心理状态有关。
举个例子① ↓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个人的行为状态,比如他很恐惧地逃跑,或者他沉默不说话。这是外显的,可以被看见的。是什么让他很恐惧地逃跑?在他心里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感受、怎么认知、怎么思考的?这个过程,就是他当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通过看到他的行为,进而看见与这个行为有关的内隐的心理状态,我们就正处在心智化的过程中。
✦ 心智化也是一个名词。上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我们有心智化的能力。 许多寻求治疗的病人都存在着心智化能力的缺陷。他们无法看见自己或者他人的内隐的心理状态。将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割裂kai。
举个例子② ↓ 一个婴 儿刚出生,母亲认为小小婴 儿只要吃饱穿暖睡足就可以,不必要在情感上或者心理上喂养它,对婴 儿没有什么情感的反应,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心智化严重受损。她只能把婴 儿看成是一个实体的存在,给予实体的照顾。无法将婴 儿看成同时是一个心理的存在,给予心理上的照顾。
曾奇峰老师说:心智化,是把自己和他人看作心理上的存在。
没有乳 房,就想象(心智化)出一个乳 房
弗洛伊德 虽然弗洛伊德没有使用心智化这个术语,但他kai创了构建心理过程的基本思想,心理过程产生于本能驱力的能量进入思想的连接之中,也就是,将非心理的某些内容转换为心理的内容时的连接。
没有乳 房就想象出一个乳 房,这就是心智化。
比昂使用了思想的容器这个概念。他提出,一种容忍挫败的能力使得心灵能够发展出思想,这种思想成为进一步忍耐挫败的方式,而容忍本身也变得能够容忍更多。
这个容忍的过程,就是心智化。
温尼科特提出自我心智化感觉的发展过程中母亲的镜映角色。
Peter Fonagy说:婴 儿在照顾者的心理中发现了他们自己的心理。因此,心智化依赖于被心智化,也就是依赖于照顾者的心智化。
由此来看 ↓ ★ 心智化的建立和发展依附于依恋关系。
★ 在鲍比(依恋理论创立人)的引领下,Peter Fonay等人使用心智化的概念作为综合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的支点,这个支点支撑着发展性精神病理学中的治疗。
★ Fonagy在90年代初期,把单词心智化引入到英国的临床词汇中,并提出心智化的受损与依恋失败有关。
★ Chris Frith(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世界领军神经科学家之一)通过来自脑成像、心理实验以及对病人研究的证据,探索了心智和脑之间的关系。他在1991年提出,孤独症的整个症候群起因于单一的认知缺陷,也就是由于稳定的神经生物性损伤导致缺乏心智化的能力。
★ 心智化通常是在依恋关系的情境中受损的。依恋关系的质量导致一个人的心智化发展得是足够充分或者相当匮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