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的利器:移情与反移情
精神分析师在诊断来访者时,最有效的工具,莫过于自己,说得再具体点,莫过于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情绪感受,这个情绪感受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感受到来访者的移情,第二个方面是感受到自己对来访者的反移情。咨询师通过对自己反移情的体会,可以更好地了解来访者的移情。
首先,如何觉察来访者的情感?因为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以有许多的多情感,或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哪些情感是值得我们观察的呢?关注情感不用刻意选择,因为咨询室中充满了来访者的情绪,他无法全部压抑住,一旦有机会,一旦你给他安全感,他一定会表达出来。一旦咨询师刻意搜寻选择情感,就找不到了。我的建议是:
(1)咨询中特别要关注强烈的优势的情感集团。要注意: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高、过早反应、该有的情感没有(造成时间过短、强度不足、过慢反应)这几种情况。
(2)留意来访者特定用词、强烈用词、过头的话、明显理智化的用语、明显与其知识身份素养不相称的话。
(3)关注来访者叙述中谈及重要人物时的情感反应。
为了更好地觉察咨询中的情感交流与互动,需要咨询师有内省能力,能分裂自己为体验自我和观察自我。要能敏感地觉察到自身的情感反应(反移情),由此来推测对方的情感(移情),从而找出对方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防御方式、认同等等。所以,咨询师对自己情感的正确感知和评估,是使他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遗憾的是,这种觉察实在是太难。我们随便数一数吧,咨询中两人的互动之间,咨询师可能产生哪些性质的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任何人对来访者都会有的正常的、一般性反应,比如,因被当面责骂,而感觉羞耻、生气或逃避
2、病人的移情引导、激发咨询师做出的反应,即对病人的反移情
3、咨询师自身未处理好的移情
4、咨询师主动地对病人的共情
5、对病人提供素材进行理性思考、知性思考后的理性层面的反应
6、咨询师自身对病人产生的移情的防御(为防御自身对病人的移情而产生的阻抗)
7、咨询师自身对病人产生的反移情反应的防御(为防御自身对病人的反移情而产生的阻抗)
如此多不同性质的情感反应,如何才能一一明辨?答案是:用不着!咨询师要关注的不是分类,而是要敏感地关注两人间的互动模式。来访者通过移情,在咨访关系中再现、重复、复现演出了他内心一直存在的冲突和问题,他无法记得,无法用语言述说,但他能表演出来。咨询师先不要评判,而是要给对方表演的机会,当对方邀请你共演时,你不排斥,并且能抱持住,通过亲自参演,成为剧中的角色之一,你更理解了来访者。然后再展现给对方看:看,你的人生这出戏是怎样的。最后是给予来访者给新的体验,让对方了解,可以有不同的剧本,可以有其他的可能,命运在自己的手里,最终修通。
虽然移情和反移情是咨询师很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情感反应的探针来帮助我们理解咨询中的互动和对方的人际关系模式(就象:女孩子有时会故意折腾,来测试男孩子是不是真心爱她)。但是,如果没有觉察,咨询师就很容易被移情和反移情干扰,从而本来是很好的工具却成为治疗的阻碍,因为我们在情绪中的偏见经常决定性地影响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料的成分、我们对获得的资料中哪些是重要的判断以及最终对这些选择性的获取到的资料的解释,精神分析的难点就在于:一方面要有情感,不然你不知道咨询中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你又要避免情感地干扰,理性的“看到”自己的情感。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为了觉察到反移情,你要尽量修通自己。“如果我们想看清楚一些,我们的放大镜必须保持干净。”所以,要不断提升观察工具---即观察者本身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利用移情和反移情,提醒大家做到三点:
第一:要通过共情式的情感回应,来理解、核查一下咨询师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与来访者所体验和想要表达出来的是否一致,检验你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理解是否准确,不能只有假设,没有验证的过程。这样,才能较好的避免咨询师自己被移情和反移情所干扰。因此,要鼓励来访者有胆量、有能力去更正治疗师对他的不正确的理解。有错误不怕,只要能随时准备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有敬畏心,少些自恋。)
第二:不断地学习、体验和修通,甚至要做自我咨询,尽量修通处理好自己的内心问题。这样,在自己有情感激起时,才能明了是自己本来有的情感还是被对方的移情激发起的反移情。好有一比,在一个房间里,你闻到臭气,如果你天天不洗脚,你怎么确定是你脚臭还是对方脚臭?或者,至少要对自己可能有的情感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
第三:定期参加督导,帮助自己看到自己的盲点。(文By:朱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