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14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3

主题

160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3-5 22: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北海
     1、 用文明理性“打回去”,从以暴制暴的文化怪圈中“走出来”。
      校园决不应该成为丛林法则肆意妄为的场所;承载着人类基本文化基因的教育也绝不应该放弃“文明理性”价值的基本坚守。文明理性代表着直击事实真相的探究、倾听、质疑和辩护,当一片倒的舆论形成,当一边倒的批判走向同一个方向,我们看到的还是以暴制暴的思维和应用。
        面对学生受辱,难道不可以采取其它办法去教育那位打人的孩子吗?
       让我们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如何做的。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面对学生错误,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纠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陶行知先生,用真正的教育,告诉我们什么才叫“打回去”!
    无论是《小余老师说》中“霸凌”事件一边倒地支持家长,还是某某学校老师扇学生事件一边倒地支持老师,其实质都是丛林规则在起作用,只不过打出去的不是拳头,闪出去的不是巴掌罢了。 这种现代网络以暴制暴不理性的方式让孩子们会看到怎样的文明世界?!
所以:
       用文明理性“打回去”,就是要在孩子的行为和价值判断中塑造起码的标准:欺负别人不会带来快感,当小霸王只能让自己更加孤立,存在感也决不能通过拳头带来。
用文明理性“打回去”,就是告诉孩子,人类的文明已经不完全由“胜者王侯败者寇”来主宰,这里有更高的价值和追求。
用文明理性打回去,才能真正减少我们的拳头暴力,语言暴力,思维暴力,才能让我们真正走出以暴制暴的文化怪圈,我们的孩子才会具有更加明丽的未来。
            2、用法律善意“打回去”,从无视规则和无所敬畏中“走出来”。
         据媒体报道,在反校园霸凌议题上,中国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距离较大,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上仍是空白。11月,在以往相关保护未成年人法律前提下,中央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文里显示,加强了家长问责,消除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错误认识;制度虽还不健全,但已逐步出台,并开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不正是我们孩子未来可以举起的一份保障吗?!
        就在前不久,中国浙江温州鹿城法院近日宣判了一起未成年人霸凌案件,被告人是7名女孩,其中5个是高中生、未成年,另两人作案时刚满18岁。7人分别因强制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最轻的也判了9个月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的家长朋友,决不能仅仅靠网络一片哗然和指责,“打回去”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呼吁更多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共同改变传统“情大于法”在处理“校园霸凌”中的霸道也位,让法制规则成为“打回去”的最有力拳头。
          在这里,家长们大有可为!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也大有可为。例如苏格兰、美国等有这样的一些组织,去年美国一个叫Ashley的女孩,因为内向和长得胖,被其他的男孩欺负。后来一群叫“暴走汉子”专为保护受欺凌孩子的组织知道了这件事,就开车到她家附近,陪她玩了一天,并且故意让欺负她的人看到,以后不敢再欺负她了。家长间,也可以成立一些类似组织,父母们接到举报,也可以集体共同去保护那些受欺凌的孩子。让这些孩子知晓规则,懂得敬畏,大人们的维护,也是“打回去”的利器!
         对于校园暴力,学校也要从和稀泥的管理方式中走出来。对于一些事件,要注意从是非曲直中做出较为符合事实和公正的裁决,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消解在萌芽状态。当无法判断是否是真正的霸凌,学校和老师的应急处理将直接影响处置的效果。对于那些“小霸王”,学校和老师适当矫治措施将直接影响惩戒的效果。
        真情关爱、真诚帮助,注重对学生的内心感化,从心理上矫正学生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善良也是“打回去”的一个基本途径。
        3、用理智责任“打回去”,从过度保护和爱中“走出来”。
      实践中,有很多真正的校园霸凌和孩子间玩笑打闹很难完全区分开来,这也是校园“霸凌”事件中学校和家长的根本分歧。事实上,在处理这样的事件中,家长的理智和责任就显得特别重要,既不要息事宁人,更不要夸张事实,将孩子在学校的处境放在另类的位置。
在帮助孩子“打回去”中,家长既要承担起责任,更要理智和理性。要注意倾听孩子,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期间是非曲直,而不是一味愤愤不平。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用过度的保护和爱,让孩子失去反击的**和能力。
          不要因为孩子被凳子绊倒了,就去替孩子责怪凳子,告诉他,这就是因为你的不够小心,即使哭也没有用。也不要因为孩子和同学间发生一点矛盾,就非要和人家的父母去理论,即使是孩子吃点亏,也不要去干涉他的成长。如果想干涉,你能保证他永远不吃亏吗,你能保证保护他一辈子吗?
         作为父母,待人接物,沟通交流、与人相处、尊重他人,不卑不亢等行为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面对生活的挫折和不如意,父母的理智处理,适可而止,既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也是孩子真正走出来,站起来的起点。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在经历风雨中。
         “ 打回去”,即使是霸凌,也能实现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完善,而不是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永远走不出自我。
       4、用自信坚强“打回去”,从被欺凌的弱势格局中“走出来”。
        有人群就有江湖,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建立自信,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甚至能够化敌为友,从被欺凌的弱势实现逆袭,才是孩子超越欺凌,从心理走出来真正道路。
面对霸凌,即使是打闹,也要告诉孩子抗议表明立场。面对这种情况,要教会孩子首先学会求助,求助老师、父母、同伴等,让大人帮助解决这些事,在无法求助的时候,要学会自护。懂得一些跆拳道、武术等防身术,同时双眼严厉瞪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必要必须自卫反击,适时的躲避,决不是不该,而是必须。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这个世界从来是有经纬度的,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家长和老师不可能陪伴保护他们一生一世,孩子若没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被霸凌的阴影会伴随终生,甚至在长大后还会重复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面对校园霸凌,必须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一点。如遇生命威胁,一切皆可为,什么手段都可用,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
          “打回去”,让孩子学会应对欺凌,真正从弱势格局中走出来,将不仅仅是应对校园暴力的问题,将会对他一生的精彩奠定基础。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8

帖子

1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3
QQ
22#
发表于 2021-3-17 19:5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校园欺凌事情很多学校都有,除了法律要完善之外,校园也多加强这种现状的排查,及早发现,及早介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7

帖子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8
QQ
16#
发表于 2018-9-20 14:25: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校园欺凌现象很多学校都有,甚至小学都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12#
发表于 2017-11-10 16:5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
感谢分享,学习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3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6
QQ
9#
发表于 2017-6-2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学习了,谢谢分享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