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18 14:04 编辑
问题解决训练
作为一种行为矫正技术,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使儿童不能马上作出合理而有效的反应的那种情境。所以,问题解决训练就是要求儿童对原来的问题情境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认知行为反应。采用此方法训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问题定向
此阶段的目的是,努力使儿童具有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2.问题定义
要求儿童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给予明确地表述,为此训练者要指导儿童:(1)收集与问题有关的各种有用的信息;(2)把事实与观念加以区分;(3)对问题加以分析;(4)确定治疗目标。
3.产生问题解决的途径
明确问题之后,训练者与儿童讨论并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阶段,训练者应特别注意:a)延迟判断;b)以数量求得质量。
4.作出抉择
采用类似“大脑风暴法”产生了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之后,训练者和儿童一一比较各种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方法来。
5.具体实施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加以检验
这包括实施、观察和评价三个环节。若满意则进行自我奖赏,若不满意,则回过头来检查前面几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矫正。
在上述各阶段,问题定向阶段要解决的是儿童的动机问题,而其他阶段则为儿童解决问题指出了必须遵循的思路。其实,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是儿童创造力训练的迁移。只不过在创造力训练时,个体面临的问题来源于外部世界,而在此,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是来源于自身的。
自我指导训练
这种技术是由梅钦鲍姆和古德曼提出的。从理论上说,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种方法旨在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由训练者按照规定的步骤教儿童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时学会使用言语的自我指导的方法。具体地说,这个程序包括以下八步。
1.任务选择
训练者应选择那些需要长时注意的、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对儿童来说难度要适当。
2.认知模拟
训练者要模拟任务的解决过程。这个模拟是以训练者自己口述的形式进行的。包括六个问题解决的步骤:(1)定义和理解任务的性质;(2)形成完成任务的可能的方法;(3)选择一个策略并用其完成任务;(4)对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5)自我评价与自我奖赏;(6)选择另一个替代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不能成功完成任务的。
3.明显的外部指导
按照上述认知模拟的六个步骤,训练者一步一步地教儿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
4.外显的自我指导
训练者让儿童按照上述方法自己去独立完成任务,这时儿童边做边说。这一步是很难教的。它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这一阶段,儿童若不能按要求完成,训练者要再回到第三阶段,直至儿童能按要求完成为止。
5.模仿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给儿童示范在完成任务时悄声的指导自己,研究人员发现,有时儿童对悄声的自我指导比对大声的自我指导更容易理解,而且零散的指导更适合于内部语言或思维。
6.儿童练习悄声的外部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认真地听儿童的言语,观察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指导,而不要再模仿训练者了。
7.模仿内隐的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训练者示范内隐的自我指导,要求儿童在完成任务之前模仿训练者的作法。
8.儿童练习内隐的自我指导
这一阶段,儿童必须自己思考完成任务,因为内隐的自我指导,训练者不能直接监控儿童的思考,而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借以分析儿童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时,训练者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现在是如何想的?”等,来了解儿童的自我指导过程。
当然,人们曾对这种方法的效果期望很高,但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似乎并不如意。一项有关自我指导训练效果的元分析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矫正效果,但其标准差过大,很难进一步作出结论。人们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对儿童的多动症、冲动、退缩、焦虑等问题的矫正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