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感失调的初一男生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13

帖子

6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7: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老师主诉 对感统失调,动作说话有点木僵,喜欢自我反驳,学习磨蹭,跟不上老师进度,学习困难的初一孩子,怎么训练?
具体情况
1. 早产儿,这种状态幼儿就开始了,在医院早教中心区做过训练,效果不大好,小学也一直跟不上,后来就没做训练了;
2. 现在上初一,每天做作业到12点,父母强行让他睡觉,他就会在凌晨4点左右起来做,家长和老师让他少做一点,他自己不愿意,说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和他交流顺畅,只是老是说,老师啊,我知道这样做好,可是。。。。。。写作业时反复确认,不下笔,写完后又重看;
3.     孩子认真,肯交流,记忆力还可以,书写工整,有改变的强烈愿望;
4.     小学就读于他父亲任教的学校,他父亲就一个劲地自己给他补课,现在家长比较着急,希望快点把成绩提上来。
5.     妈妈是警察,工作忙较少关心孩子。
心理老师大本营破解分析:
1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极难改变,当然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也不是绝对的。这个孩子现在初一,要抓紧有关的专业训练调整,这方面要对家长进行有关的教育。当然这里面又要避免操之过急,反而形成了负效应更大的后果。
2分析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如下:
a.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b.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老师可以参考对照以上的种种原因,来针对性的作出教养调整。心理咨询特别强调个体差异,这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和个性定制。例如,本案例中,父亲的要求就很高,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呢,会不会造成管教过严,揠苗助长?可以与孩子父亲做一些交流沟通,说一些有关的个案情况,争取家长的共鸣。学生的问题往往源自家长不会照顾,而心理老师能照顾家长,家长自然就会照顾孩子了。比如,询问同学,“假如你的改变出现了,家里谁先会发现你的不同?是在什么样的细节上面,你有所不同了?然后他们会怎么样?如果发生奇迹,妈妈能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你希望妈妈能为你做些什么?”
3 老师感受到了学生强烈的改变愿望,这时如何引导成为了关键。例如,扬其所长,在认真,肯交流和记忆力的表现方面给足肯定,甚至创造机会来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能力流动起来了,他自然会有余力去补短或寻找对策。尽可能避免,为了补短而去补短,这其实是在负强化他的缺点方面的自我差评。
4 关于学习作息习惯,西方有句谚语,Habit cures habit.也就是形成新的习惯,渐变地调整原有习惯。每次看看他愿意尝试调整几分钟?或者他有什么更好的做法?鼓励他自己来规划设计。我们只是肯定鼓励,供其参考,做得效果不好,和他一起思考,怎样更好。
5.一般情况下,老师很容易对这样的学生产生不够喜欢的反应。那心理老师需要在这方面保持一个抱持的态度,尤其重要,某种程度上,心理老师弥补了母亲的缺席。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