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绪问题] 考前焦虑很常见 有张"考卷"叫心理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10:5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4-10 11:07 编辑

       考前焦虑很常见!有张“考卷”叫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程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也就是说,焦虑程度过高和过低,对于孩子学习的效率都是无益的,而只有适度的焦虑,才有利于他们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读者蔺威:

       您好!我是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不瞒您说,进入5月以来我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整天想的都是女儿高考的事。白天忙着为女儿准备营养餐,晚上督促女儿复习功课,常常失眠。丈夫也是忧心忡忡,食欲下降。原本听话的女儿也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时精神无法集中,脾气变得暴躁。一家三口不是相对无语,就是“炮火连天”。我们既希望赶快考完,又对那一天的到来感到有些恐惧,总觉得没有准备好。除此以外的所有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无所谓了。你说我们这是咋的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的回答: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你全家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在考生及其家长中具有一定普遍性。有调查表明,面对高考,六成考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高达七成的家长也或多或少会出现了考前焦虑症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程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也就是说,焦虑程度过高和过低,对于孩子学习的效率都是无益的,而只有适度的焦虑,才有利于他们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发生高考焦虑一般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考试成绩的预期没有把握。考生很清楚,这个成绩受到包括家庭、学校、同学等很多人的关注。考生会认为,成绩不理想将会受到这些关注者的鄙视、埋怨甚至责骂。

       二是考生把外部的压力施加给自己。这些压力多来源于父母、长辈、老师等的期望,他们往往认为考生不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和高考对其人生的意义,进而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虽说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能重视考试,但殊不知这无形中却可能会带给考生巨大的压力。

       三是亲朋好友们善意的过高期望值。有些人认为多表扬会给考生带来自信,比如“你一定能考进某名牌大学”等等。事实上,脱离现实的夸奖在考生听来可能会成为一种更为巨大的压力。

       四是考生因缺乏自我认识或者是之前为了降低压力而采用的某些自欺心理,而确立了一个不恰当的目标。有的考生好高骛远,给自己假设了某些目标,例如,考前3个月,对于单词的记忆量只有30%,但是妄想自己每天背百八十个单词,到考前就可以把所有单词都掌握了,可是实际往往是自己的记忆能力根本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加之各种琐碎的事件影响着考生的学习进程,到了考前,发现计划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便出现更严重的焦虑症状。

       一些考生家长受到面子心理的影响,会将焦虑转嫁给孩子。高考焦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群的扩大,由之前的考生,已经扩大到了家长和教师等层面。家长的焦虑更多是来源于自身的经验。他们认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成本,与不同职业间悬殊的收入等等,都在威胁着自己子女的生存。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今后会有什么样的职业、收入和生活预期等,都将由高考来决定。同时,家长们也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会的价值认同。社交活动中,谁家的孩子考进哪所学校了,学的是什么热门专业等等,都是最普遍的话题。子女的优秀很多时候被归结为家长教育有方。那些受到褒奖的家长此时会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成功,反之则仿佛一生心血都白费了。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心理,大多数家长想到的办法就是影响和干预引发这场面子心理纠葛的主体——考生。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压力被转嫁给了考生,可是考生的压力是否能转化为动力呢?很多家长都天真地认为“是的”。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的定论却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要想减轻考前焦虑,可以分几个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考前阶段

       第一,自我暗示法。主要针对缺乏自信的考生,让考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相信只要能认真准备、沉着应对,就会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第二,接受法。简而言之就是接受目前的心理状态。比如,感到紧张时不要对自己说:“我怎么又紧张了?别紧张!别紧张!”这样可能会更紧张。而是对自己说:“紧张就紧张吧,一会儿就好了。”

       第三,运动法。主要包括增加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等,还可以采用深度放松的方法,比如通过平缓的鼻吸口呼的呼吸方法,让考生压力得以缓解。

       第四,情绪宣泄法。包括大声唱歌、找人倾诉或者利用心理宣泄室等进行情绪的宣泄、心理咨询等。

       临近考试阶段(考前一周左右)

       第一,不要再埋头于机械式的记忆了,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

       第二,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学习间隙与家人、朋友聊天,睡前洗个热水澡。

       第三,稳定情绪,不再想考试的结果。

       考试阶段

       适当提前到达考场,如果出现情绪波动,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平稳呼吸。考试结束时尽快离开考场,不用去打听别人的答案。
家长需做好两个角色

       其一是做好倾听者,耐心听考生的想法和感受。

       其二是做好激励者,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但不是盲目夸奖。如果孩子出现异常紧张情况,家长应该去做劝慰者,不要简单地说“别紧张”这类话,而是可以听听孩子的感受,适当给予安慰。

       最后,讲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这个季节,有位考生的父亲,见儿子的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就经常半夜三更起来做儿子的题,谁劝也不听。高考发榜时,这位父亲却不相信,因为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儿子估分时“凝缩”了100分。这是典型的焦虑,其后果可想而知。与此同时,有位母亲平时就要求儿子,超过11点写不完的作业就不要写了,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更为戏剧性的是,在第一场语文考过之后,由于题比较活,多数考生一出考场就蒙了,有的学生吃不下午饭,有的学生连晕带吐。这位母亲面对有些发呆的儿子,耐心听他叙述了作文的情况后,马上告诉儿子,“你的作文写得很好,按百分算判卷老师得给你85分以上。”接着,她有条有理地把作文可能得高分的理由讲给了儿子。儿子立刻感到饿了。当天下午,他带着与众不同的心态投入了数学考试。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班级排名比平时上升了10位。

       环顾左右,不难看出,心理是高考的一张无形的考卷。它可以给学子加分,也可以给考生成绩打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