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中,从旷课、逃学学生的叙述中我们发现,最多的理由是身体不好,其次是学校、教师或学科问题。而在“因为生病”这一项叙述中,他们多半说是因为痢疾、头痛、肚子痛等,而经医生诊断却检查不出任何毛病。因此,笔者认为,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的真正内因是以学生的不良学习动机和兴趣为标志的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的人格缺陷。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旷课、逃学行为的影响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富兰德森所推断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学生讨厌学习,甚至产生旷课、逃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等。相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等心理状态,极易导致厌学的情绪和行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以至于使学生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作业、考试错误百出,学业成绩不良。在当前激烈的升学竞争背景下,如果他们一直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中,进而产生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动机,更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则这种低自尊的心理水平会进一步加重其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旷课、逃学行为的发生。
2 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对其旷课、逃学行为的影响
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神经质型个性的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旷课、逃学行为。这是由于其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到阻碍,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他们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时极易疲劳,注意力极易分散,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讨厌学习、害怕上学的旷课、逃学行为。
3 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世界观水平对其旷课、逃学行为的影响
有的心理学家将厌学旷课的学生分成多种类型,但无论是“品德不良型”、“学习不适应型”、“人际关系不适应型”、“有意拒绝型”,还是大多数的“混合型”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自我能动性”。他们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能自觉排除来自环境的各种干扰,不能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是采取消极的旷课、逃学行为来逃避学习困难。究其本质,在于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没有远大的理想。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世界观的形成期,但还很不成熟。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增强、知识面的扩大,在感受到成长喜悦的同时,一些学业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良性循环,他们就会乐意去上学。相反,如果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很无聊、乏味,甚至是痛苦,他们就不愿意上学,更愿意躲在家里或校外娱乐场所寻找乐趣,获得精神寄托。此外,在当前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学生预感到自己升学无望时,就会认为“去不去一个样”,“去也没什么意思,反而难过、受罪”,倒不如溜出校外自由自在。这也正是初中生旷课、逃学比例相对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生的目标已经比较明确,因而,虽然学生中仍有厌学情绪,但随意旷课、逃学的行为也就相对减少。
三、中小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矫治策略
如何有效地防止和矫治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呢?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消除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的各种影响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
由于厌学心理是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直接因素,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的行为,首先就要努力消除导致学生厌学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社会风气及传媒中消极因素的不良暗示、不良友伴群体的消极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要努力消除的负面因素。但是,我们认为,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确立“赏识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要确立“只要我们努力,每个学生都能教好、都能完成规定学业”的教育信念,提倡广泛地开展“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心理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学生的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征与旷课、逃学行为高度相关,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1 要建立心因性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档案,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状况,以保证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帮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结合学科教学,对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觉性,结合进行“认知矫正法”、“尝试成功经验法”、“自我教导训练法”等各种形式的认知辅导,以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帮助。
3 要将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对象,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厌学、旷课和逃学的根本原因。可根据“成功性原则”指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予以“积极强化”,建立学业自信。
4 要努力培养旷课、逃学学生的自尊人格,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对于旷课、逃学学生不能马上就认定为特殊学生而另眼看待,甚至“打入另册”。否则,他们会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失败的情绪体验而自暴自弃,失去自尊。
(三)特别要重视旷课行为严重的个别学生,给以及时、科学的行为矫治
对于个别由于某种原因而对学校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对学习生活冷漠、毫无兴趣,旷课、逃学行为特别严重的学生,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由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给以及时、系统的行为矫治。实践证明,“行为强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具体地,我们可以借助“代币券”、“签约”、“行为代价”、“强化终止”或“学校行为表现报告法”等行为强化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