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11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书] 《决策与判断》—生活中的启示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8:4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29 11:05 编辑

    内容简介 :            
     
      本书的对象是希望了解决策与判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非专业人士。它着重是实验结果而不是心理学理论,是出人意料的结论而不是猜想,是对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数学公式。一句话,这本书是想要大家高兴而且思考,同时也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心理学的知识。

本书共分6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介绍决策与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觉、记忆、情境和提问方式。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决策的经典模式,并与最近有关判断偏差的新模式做对比。第五部分探讨由团体做出的判断和关于团体的判断。第六部分讨论决策与判断的一些常见的陷阱。第一章都设计成能够单独成立的专题,所以读者可以自由地跳跃不同的章节或随意地安排阅读顺序。

本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第1章之前的读者调查,这个调查的问题是根据以后章节中涉及的研究问题改编和复制而成的。


     书迷笔记整理 :      


      1.我们的行为受到认知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受到预期的影响,最终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
    2.“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判断变得温和一些,那么就引诱他做出这种行为;相反,如果你希望一个人时某种错误行为的道德刻断更加强硬,那么就引诱他,但不足以使他做出这一行为。 ”真够坏的。
  3.记忆是靠不住的。与事实不符并不一定是撒谎。“就算哪些最富有经验的决策者也很可能存在记忆偏差,除了做好仔细的记录并保管好有关过去事件(如回忆、重要谈话、协议等)的记录外,再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法避免出现记忆偏差了。记忆从本质上来讲具有重建性,并高度取决于情境因素。”
  4.在比赛中,需要人们当即作出评判的,近因效应影响大,应最后上场。相应的,隔一段时间作出评判的,首因效应影响大,应第一个上场。
  5.问题的顺序、措辞、获得/失去、允许/禁止、开放/封闭都会影响到答案。用在自己身上,想必就是安东尼罗宾所谓‘人生答案就在问题里’;用在别人身上,想必就是鬼谷子所谓‘捭阖之道’。
  6.面临损失时,人们习惯于冒风险。相反的,在面临获利时,人们习惯于风险规避。
  7.心理分账的影响,《别做正常的傻瓜》中有精辟论述。
  8.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即依靠直觉或经验而非思考做出的判断不一定就是非理性的,因为他们减少了认知的努力,而结果往往和最佳策略相差无多。人们往往追求是满意而非最优。
  9.“人们忽视基线值和数据回归性的倾向造成了许多令人吃惊和窘迫的现象。由决策者完成的决策的准确性往往偏低—即使该决策者完全掌握了数据的信息。 ”难怪巴菲特认为指数基金最赚钱。
  10.“如果一个容易被想像的事件能被判断为更可能发生的事件,那么对一个事件的刻意想像可以增加其易得性,从而使它看起来更可能发生。对结果的想像可以增加对其结果发生概率的预期。”成功学理论基础之一。
  11.游戏秀的问题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请见P115。
  12.人们通常会高估连续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估非连续事件发生的概率。
  13.受锚定效应的影响,“对于谈判专家、广告人、政治家以及那些专门从事说服工作的专业人士而言,一开始就采取一个极端的立场对于他们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挺坏。
  14.“关于随机性知觉的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倾向于过分解释随机事件。人们倾向于将存在一定规则的序列看成是随机的,而将一些随机的序列看成存在一定的模式。”股票市场亦然。
  15.“性交能够导致怀孕并不意味着性交与怀孕有很高的相关。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两个变量间一定存在着很高的相关。”这个结论有启发。
  16.“人们往往对自己进行情景归因,对别人进行个性归因。”这是不是逃避责任?
  17.最服的是这句话:“就判断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案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治疗师才是关键,与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多大关系”。奶奶的!
  18.“对于那些简单的、熟练的行为,有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表现的更好;而对于那些复杂的、尚未熟练掌握的行为,有旁观者的时候人们往往表现的更差。”为啥只要有人在场我都表现更差???
  19.三个和尚没水吃,不施以援手不一定就是无情。
  20.群体极化与风险转移,有待阅读《乌合之众》。 (文:从小爱科学)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7

帖子

5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2
QQ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4 12:55: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Kahneman和Tversky (1982)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忽略偏差的存在。在这一经典研究中, 被试要在假定的决策选择情境中, 阅读关于保罗(Paul)和乔治(George)的内容, 并评价谁的感觉更糟。在情境A中, 保罗拥有A公司的股票。在过去的一年中他考虑过将A公司的股票转成B公司的股票, 但他没有这么**。他现在发现, 如果转成B公司的股票, 将多获利1200美元。在情境B中, 乔治拥有B公司的股票。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将B公司的股票转成A公司的股票, 但他现在发现, 如果他一直持有B公司的股票, 将多获利1200美元。研究者发现, 乔治和保罗同样是面临潜在的1200美元的损失, 不同的是乔治损失1200美元, 而保罗则是没有得到1200美元, 但大多数被试均认为乔治的感觉更加糟糕。与不**事所引发的坏事件相比, 人们对**事引发的坏事件感觉更糟, 从而证明了忽略偏差的存在。自忽略偏差提出后, 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其中一个经典研究是Ritov和Baron (1992)的假设疫苗接种决策的实验研究。在该实验中, 研究者发现, 被试不愿意为儿童接种存在副作用的疫苗, 即使疫苗所预防的疾病造成的死亡远远大于疫苗副作用所带来的死亡, 甚至有被试不能忍受由疫苗所造成的任何儿童的死亡。因为接种疫苗所带来儿童的死亡相对于拒绝接种疫苗造成的死亡, 被赋予更大的心理权重, 所以个体不愿意采取行为。Baron 在其随后的一系列有关疫苗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忽略偏差的存在。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