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位心理学家曾对62位15-23岁就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眼里,或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
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六种:
一、坦途无悦
面对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
二、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但医学检查又没有问题,吃了许多药也无好转。
三、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凡事专往负面去猜测,如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不会与人交往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病等。
四、要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压力重重,迫切要求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反复要求改变。
五、反抗父母
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等。
六、自杀行为
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身不由己。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