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莫叫“心病”扰人师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309

帖子

10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7:4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莫叫“心病”扰人师

近一段时间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为教师的心理偏差不仅会损害学生的利益,还将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大概两、三年前,某地学校一位教师在期末工作考评中成为”末位“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她,愤愤然要领导给个“说法”,可是并不尽如人意。这位可能面临“淘汰”的教师万般无奈,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心理重负之中,在学校吞下一枚金属,以此表示“抗争”,惹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个难以承受压力的教育工作者,走向损害自身的危险道路,差点酿成大祸。事后,有人认为,如果这位教师不吞剪刀、不被“淘汰”,那么,“心病”也可能会长久地陪伴她走上“煎熬着的人生”。

教师心理状况的实际情形到底如何?

这决非危言耸听。在庞大的教师群体里,有多少不同程度的“心病”折磨者呢?教师心理状况的实际情形到底如何?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去年对某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

21世纪如何当老师,健全自身人格恐怕是成为好老师举足轻重的标准。从诸多现实的情形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从具体表现看,有的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际不自在,容易猜疑;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教师不经心时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学生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

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教师的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往往小题大作,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一些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时,很快会向现实妥协,在焦躁、烦闷之时,对待不顺眼的学生,训斥、责骂毕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母亲很是痛心地告诉笔者,女儿初入一年级时,手拿测试卷心里有点紧张,岂料监考老师走上前,用力在她的桌面上“一巴掌”,女儿惊吓得尿湿了裤子。这以后一直到现在升入预初年级,女儿看到考试便会慌乱、不知所措。

可见,教师不经心时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学生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心理不健康,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实乃一个挑战。“一支粉笔,一篇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而心理偏差的教师很可能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患“心病”的教师很可能会厌恶本职工作,以消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最终将影响自身学业、能力及学识底蕴的提高。

教师长期处于心理重负之中,若不能及时解脱,只能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

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现今,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成为不争的得到认可的说法之一。社会急剧变化,教师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撞、角色负荷增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教师掩抑真情,而失落造成的反差、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不断涌现心理问题,殃及个体身心健康。在长期的抑郁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结伴而来,成为常见的病症,影响健康。某校一位三十多岁的教师反映,一学期开两次课,为了得到认可,她耗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公开教学前的一个多月她基本上是在忧虑重重中度过的。可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又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因此复习课的全力以赴又使自己精疲力竭,常常失眠缠身,无法摆脱焦虑。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稍有马虎,前功尽弃。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其实,处于心理重负不能及时解脱,日积月累,只能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

心理失衡容易使教师和谐、互补的人际关系受到创伤

教师心理不健康还影响到人际关系。有些教师遇到挫折、面临矛盾、身受重压之际,心理失衡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人际关系中不适应,如一味地倾诉自身不满,毫无耐心听取他人劝告,拒绝周围的建议,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显现出攻击性行为。在某一集贸市场,一女教师发现所购的蔬菜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摊主答应调换,可她还是滔滔不绝“数落”起来。恰巧又碰到一位家长,女教师更“兴奋”了,众目睽睽之下又批评起孩子来,弄得家长很是难堪。边上的人说,现在老师就是这个样子。其实,由于在人际关系中缺乏意识,缺少信心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一旦出现心理偏差,如焦虑时不善于减压,冲动时不容易节制,使之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像说话交流时的“一本正经”,做事急于求成时的“一相情愿”,面对复杂情形思考时的“一种模式”,与家长交际时的“一锤定音”……皆容易在有的教师言行举止中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偏差。现代社会,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一旦受挫,危害不言而喻。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305

帖子

58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10
QQ
沙发
发表于 2017-4-6 15:5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感谢分享,很好的资料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