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经典】新闻评述:家庭教育的“本”与“末”(一)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504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7:3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教育经典】新闻评述:家庭教育的“本”与“末”

       新闻内容如下:
       为什么有些父母文化程度很低,也没听说过什么教育理论,却可以培养出很有出息的孩子;相反一些父母文化程度很高,也很重视教育方法,孩子却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不是专家才晓得的事情,实际上自古以来,教育孩子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普通百姓也能做得很好。对家长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所谓己立而后才能立人。家长关注成绩没有错,但别忘了平易朴实的做人常识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只有根长好了,末梢才能更茂盛。

       家庭教育是教孩子做人别让孩子遭遇“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打一个比方,一个人就像一棵树,“根本”是埋在泥土里的,我们看不见。“末梢”则是长在地面上的,我们看得见。通常我们只会关注那些看得见的,对看得见的末节,操心过度;而对看不见的根本,则用心太少。对应到一个人,所谓“本”就是心灵的滋养、人文的素养等。

       优秀人物不见得都是刻意按照某种理论、方法塑造出来的,倒是看到不少被家长“折腾”坏了的孩子。就像好身体不是靠吃药、吃补品吃出来的,而是靠一日三餐、规律的作息、舒畅的心情这些日常行为养出来的,好孩子也是一样的。家长最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为孩子做好榜样、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我们如何证明: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我们把他教育好的,还是他本来就会好,甚至可能他本来会更好,我们给他拖后腿了呢?
亚历山德拉和米娅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她们出生后不久就被不同的家庭领养,一个生活在挪威的小村庄,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大城市。长大后当她们再次相聚时,养父母惊讶地发现,这两个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个性、脾气、喜好等却几乎一模一样。大量关于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后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大学》里说,“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当父母树立起自信心,能够自然而又放松地照顾宝宝的时候,就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即使会出点差错,也比由于强求完美而过分紧张好得多。孩子不是橡皮泥,更像橡皮筋。如果你种下一棵苹果树,没有结出你想要的梨子,你会不会觉得这是栽培的失败呢?显然不会。而实际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远比苹果树和梨子树之间的差异大得多。

       我们常说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其实更确切的说法是孩子的弹性、生命的柔韧性很好。孩子不是橡皮泥,可以让你随意塑形,而更像橡皮筋,当承受压力时就会变形,当压力消失时又会重回原形。大量关于领养儿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与养父母的相似性慢慢消失,而与亲生父母的相似性则会日益明显,我们可以在身边观察到父辈的兄弟姐妹,越到老年,他们的长相、脾气、言谈举止会越来越像。人在外力的作用下确实是可以发生改变,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母爱比恋爱博大、深沉得多,但毕竟还是一种外因,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孩子发生了影响一生的重大改变,或许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外力最终转化成了他自身成长的内力。而这种转化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更需要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

       孩子的缺点也可以成为特点,如果你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笨了,那么谁来鼓励他呢?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他的妈妈有没有说过他笨?因为她知道,父母的看法会左右孩子的看法。所以家长一定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这样才是完整的。成功的人,往往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在他们身上,缺点可以成为特点。扬长不避短。当孩子在社会上获得自信的时候,这些缺点就成了他特有的特点,当然,我说的缺点不是人品上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技巧问题,而是心灵问题。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说: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影响重大,需要家长用心关注孩子的言行。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54

帖子

21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45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5-7 15:1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东营
{:soso_e163:}{:soso_e179:}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