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懂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搞不定自己孩 子?”(二)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9: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11-12 09:49 编辑

“懂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搞不定自己孩 子?”(一)
来源:网络  侵立shan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理论,还是不奏效?

理论是一样的,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不管学了多少东西,父母都应该知道,每个孩 子、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条全球通用的原则,能适用所有人。我们身为一个人类,身为一个父母,去明白知识的局限性,也是父母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


即使我作为一个专家,我都要承认,我必须花很多时候去了解孩 子是怎样的人,父母是怎样的人,家庭内部关系怎样,才能把理论和眼前的孩 子结合。而父母如果学到的东西,只是书本上的,而忽略了眼前孩 子的独特性,这样的理论就只是“别人家的理论”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方式不适合教育孩

孩 子各种让父母头疼的行为,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不对,而是因为孩 子对于家庭关系有各种各样难以言说的感觉,以至于他会付诸行 动。


孩 子的症状本身,可能是孩 子对家庭关系的觉察后的一些wu意识行为——可能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家里总有人吵架,或是有了二胎,老大感觉很不kai心。


有些情感层面的问题,需要家长能够从根源上去面对。我们常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方式其实对孩 子来说并不管用。可能一次两次有用,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该有的问题还是在那儿,孩 子背后的压力源没有解决。


有时,一些刚上完某种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回家的父母,经常会发现在短期内,那些策略对孩 子是有用的,但时间久了又不行。很多人会反反复复参加复训,他会想如果那样zuo不管用了,是不是自己哪里zuo错了。但这些培训的参加者里,有很多人真正的问题,可能是父母本身的关系问题,或者是爸妈本身的人格问题,或者是家庭在经历严重的危机,但是父母会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死死抱着知识,而不去面对家庭中真正的问题,这是没ban法让孩 子的问题行为得到改善的。


育儿理论,并不都是正确的

本身人类在知识这件事情上是有局限性,觉得知识wu所不能的人,往往是非常自恋的人。


即使某个育儿理论有极高的普适性,但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大量的操练。我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即使我学了很多的理论,但没有实践的话,也很难把握得很好。


有一些育儿课程,大量运用了心理咨 询的技术和技巧,可能从出发点来说是挺好的。但这样一些技巧,即使对于一个咨 询师来说,都是经过大量的操练、督导和自我体验才可以去运用他的,对普通的父母来说,就更难了。


你拿着一把刀,你既可以拿它去zuo手术,可以拿它zuo饭,也可以拿它杀人,这个刀本身是可以的,但用它的人是谁,以及目 的是什么就很重要。如果孩 子察觉到“知识”是父母用来控制自己的工具,那么也一定会用各种方式“还击”的。


市面上也有一些不合格的育儿心理方面的讲师,他自己本身就有很大的人格局限,可能自己非常偏执、有严重创伤。这样一种人,很多理论经过他再被传授,可能就wu法完整地表达,意思就被曲解了。


心理咨 询的这些技术和技巧,即使作为心理咨 询师也不会在咨 询室外刻意使用。不然的话,会让人感觉非常不真实,或者说可能会让人感觉被冒犯,会感觉自己一直在被人盯着分析,这种感觉并不是很舒服。


能这种技术,可以用在心理治疗的一些领域,但是用在日常育儿当中不一定合适。

当爸妈用各种理论对待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中国父母有些时候,会运用知识来防御自己内心的感受。


养个小孩儿其实不确定性真的很多,每个小孩儿都很不一样,你肯定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zuo得不够好,或者你的小孩儿不够完美,这种挫败感、沮丧感一定会在。这在育儿过程中,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一个心智比较成熟的人,他会知道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每段关系中都会有的。但是心智不成熟的人,会觉得所有的关系都应该是完美的,都应该是好的。每当有这种感觉出现时,他们就觉得不能接受,所以知识在这里是试图去否认那些内心失控的感觉,不确定、沮丧、wu能的感觉。


这些一直被父母用各种理论对付的孩 子,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


* 极度愤怒的孩子也许是在代替父母生气

我看到的这些孩 子,当他们被过于理智化的父母对待时,这些小孩儿通常会呈现出这么几种状态,有一种是,他们非常非常愤怒,这个愤怒从精神动力的角度来说,他是代替他的爸妈在愤怒。


比如说看到一个小孩儿情绪失控,在地上打滚,爸妈心里很恼火,但是爸妈还是很平静像唐僧一样,非常理性在那里照搬书本,念叨书本上学来的东西时,孩 子会越来越气愤,这种气愤其实一部分在替父母气愤。


因为很多时候,亲密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基础是真实,如果那时候太过平静太过理性,其实是丧失了真实的基础。而丧失了真实基础的关系是不亲密的,所以孩 子通过这样一种非常极致的情感表达,仿佛告诉爸爸妈妈说:我想你是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人。


所以说父母如果有情绪,孩 子不会因为你说自己很生气而吓倒,反而是有时候你该有情绪却不表达,对孩 子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因为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对待我的那个方式是很虚假的,而虚假几乎就丧失了任何建立关系的基础。


偶尔对孩 子发个火,有时候也是感情够深的一种表现。


* 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许是反抗父母的过度理智

第二种状态就是说,这个孩 子会进入到一种比较自我封闭的状态。


我们以前说攻击,就是那些所有让父母不爽的事情,都可以看成是攻击。这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你可以把它看成被动攻击。所以有些时候,你会看到一些父母气急败坏跟孩 子说,“我都这样了你怎么还不回我的话。”


可能爸妈之前用了很多书本上的套路和孩 子沟通,发现不管用,然后当父母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绪,比如告诉孩 子自己当下的感受,“你这样妈妈真的很着急,不知道怎么zuo才好”,这时你会看到,孩 子的眼泪kai始流了下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9:5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11-13 10:32 编辑

其实这一刻,他们的情感虽然看上去张力很大,但是,很真实,情感是饱满的。很多时候,孩 子会用沉默的方式,来反抗父母过于理智化对待他的方式,有些时候,我会跟父母解释,我说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谈恋爱,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天天照着书跟你讲话,你爽不爽。

很多时候在育儿过程中,照着书讲话就会给孩 子这样的感觉,肯定不会爽,我会觉得你根本没有看到我的存在,你只是在用很多别人认为的理论和我交流,你不是真的在和我讲话。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 子也许会很强烈的反击,有可能会通过沉默或者不配合,或者说敷衍这样的一些方式来回应父母,形成他的一种被动攻击,让父母不爽。

但是这种被动攻击可能会有效,所谓的有效就是父母会崩溃,会展示出最真实的情绪。虽然崩溃背后已经有代价,因为有时候情绪太过强烈的话,孩 子的确会有创伤,但是至少那一刻是真实的,父母不是活在书本里的状态。

* 孩 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弱
这样的孩 子普遍还会出现的一种状态,就是对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非常弱。

这一点听上去很奇怪,因为几乎所有知识化育儿,都会告诉父母说,用语言表达情感很重要,你一定帮助孩 子在那一刻,先反馈他的情感等等。但是父母如果非常生硬照搬这个东西,效果往往并不好。

我经常会在工作当中问父母一个问题,比如说:小孩儿哭得那么厉害的时候,你心里面什么感觉,有的爸妈会说愤怒,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内疚,有的说自责,有的说困惑,各种各样的感觉都有。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种孩 子和父母本身是连心的,其实那一刻他们内心体验到的情感,往往是对孩 子情感的投射性认同。

换句话说,孩 子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父母知道他的内心在体验什么。同样一个哭,背后有可能是生气,有可能是内疚,有可能是不知所措,父母想知道这个答案是什么呢?就必须在那一刻和自己是有连接,让他知道我内心那一刻的感受是什么,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他失去这部分能力的话,他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孩 子内心的感受。比如,我今天在家里面陪我的小孩,她突然把一本书很用力丢在地上,显得非常愤怒。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你在干嘛?你不许这样。”然后把她骂一顿。但是那一刻,我内心有一点非常难过的情绪,我也不知道这种难过到底从哪儿来的,但似乎又觉得有点自责,因为最近工作忙陪女儿的时间比较少。于是我问她:“你刚才丢书,是不是因为妈妈这几天工作很忙,没有很多时间陪你,所以你很不高兴。”然后她一下子就抱住我说:“是的。”

如果这是一个很小的情绪危机的话,在那一刻,因为我能察觉到自己内心一点点难过的情绪,可以和她zuo这样的连接,就可以帮她非常精准表达出内心非常真实的感受,其实她内心真实的感受是感到很失落、很难过,妈妈不能陪他。但如果我在那一刻,非常想当然地认为她丢书是在生气,说她“你生气的时候不该这个样子”。可能就错过一个很好地教会她去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

任何的理论都应该建立在走心的基础上,而不是机 械化地套用。

过度控制的父母容易遭遇孩 子青春期进食障碍

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我遇见的这部分孩 子里,青春期出现进食障碍的非常多,从精神动力的角度来讲,进食障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抗父母过度强势控制的症状。的确,进食障碍有很多生理上的原因。但是从一个可能的心因性角度来讲,往往和一个家庭对孩 子的高压养育有关。

很多走脑不走心的父母,看起来和颜悦色,从不发火,但是他们运用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全然去控制孩 子,那孩 子绝对不会mai账的,不管你伪装多么和颜悦色,他就知道你就是想控制我,你就是不想让我活出我自己,他一定会有ban法来反抗你的。

当孩 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时候,他是一定有ban法通过付诸行 动让父母知道自己心里面在感觉什么,在想什么的。但是,这需要父母自己能够体会自己的情绪,体会自己内心的感觉,才可以去和孩 子zuo这个层面的沟通。

很多时候,当我在咨 询室里面会问父母“你有什么感觉”时,父母更多的时候告诉我的是他们的判断,而不是他们的感觉。他们的判断可能是“孩 子在那一刻想引起我的关注”,那我会打断父母,说“这是你的判断,不是你的感觉。感觉是指生气、难过、委屈、愤怒这样的一些感觉,你可以描述一下吗?”他们会突然安静下来,他们会感觉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给他们时间的话,他们过一会儿,会反馈出一个对我们来说很有价值的回答。有的父母会说“我可能会很内疚,因为我觉得我平时zuo得不够好”等等。

其实,孩 子有时在发脾气、失控的时候,孩 子自己也会经历非常内疚的情感。你可以想一想,当你自己是个孩 子、经历内疚时,你会希望周围人对你说什么、zuo什么,父母可以站在孩 子的立场上去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一个过于抱着知识的父母,是没有ban法真正站到孩 子的立场上去考虑的,没有ban法去和自己内心很真实的情感待在一起的话,他可能很难想到这些层面的问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