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米诺 于 2017-7-26 10:05 编辑
也许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会存在压迫和剥削,只是有表象和隐含之分。存在压迫就会有反抗,无论是环境给予人的压迫也好,还是高阶层对低阶层人的压迫也好,总会有一个反抗者在千千万万人中觉醒。 这一个觉醒者也许会自取灭亡,也许会唤醒更多人,也许他也会叛离自己的反叛选择重新归顺。第一种结局是悲壮的,第二种结局是壮烈的,第三种结局无疑是悲哀的。 在《黑镜之1500万点》中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在一个靠民众蹬自行车**能源的高科技时代中,底层民众整天重复**的事情就是用蹬自行车赚取点数,以供支付自己每天的生活所需。若想出人头地,就是上电视供人娱乐或称为电视明星。在男主人公日复一日无意义、毫无真实性可言的虚拟生活中,他渴望真实鲜活、渴望人生意义的实现,他不惜耗费掉自己赖以生存的所有点数来换取一个美丽女孩参加选秀节目《Hot Shot》展现动人歌声、梦想成真。但他这个简单的梦想却被阴险狡诈的评委打碎了,美丽女孩被选去当艳星,供所有人的玩弄和亵渎。绝望的他重新振作,省吃俭用、拼命蹬自行车又赚回了1500万点,他又去**了一张《Hot Shot》的入场券,这次换他去表演。表演中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玻璃尖刀抵住自己的喉咙威胁**,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满腔怒火、慷慨激昂地发泄着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对体制的批判、对人类麻木不仁的唾弃。他喷涌而出的一番演讲赢得了观众的欢呼,获得了评委的认同。这时你认为他唤醒了在场的人们对不对?错了,人们只是把他的高谈阔论当作又一次表演,评委巧妙地说服他**播一档脱口秀节目,待遇极好,可以让他摆脱掉整日蹬自行车的低等生活。就这样,主人公叛离了当初真实的自己,他每次都在电视上用玻璃尖刀抵住喉咙发表一番**四溢、充满死亡味道的脱口秀演讲,完事后,他喝着比苹果高级的果汁,看着比之前屏幕更大的风景,安度自己的生活。 我其实非常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妥协 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当真实感都可以消费了,再怎样坚定的求索,结局也是被绝望和无助生吞活剥,吐出一跟逆来顺受的骨头。 真实。消费真的**的来真实么?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仅是虚拟的物品,即便是实体事物也无法带来真实感。纸袋子或者LV包,捷达或者宝马,小房子或者大房子….多少人穷尽所有,消费掉一生去升级这些东西,到头来升级的是什么?留下了什么? 毫无疑问编剧讽刺的是消费主义,似乎不管是什么形态,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变成消费品。当消费变成了人与人交流的媒介,成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方式,那种物欲被满足后的快感 便已经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埋葬了我们独立的情感 甚至是道德底线。 文章内容根据网络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