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缓缓抬起头来,眼睛注视着我,眼神里有些许的光彩了。“是的。”她突然说,“是!就是这样。她希望我最好马上人间蒸发!”
我知道,这正是引发她一连串问题的关键所在。她内化了一个严厉苛责的形象,很长时间以来她就这样被鞭打被无情指责,直到感受到要被放弃。
于是,我引导她说,那么,现在你想对你内心的那个人说点什么吗?
她直起身体,说,“原来,我并不是那么差劲,只是你眼里容不得沙子。原来我只是有一些小小的过失,你却将它看成是弥天大祸。我现在知道是你藏在我心里才会把我变成这样。”
接下来,我用一个空椅子技术来处理她内化的这个苛责的内在客体。让她和她内在的这个形象做了一次对话。她把压抑在内心一直无法表达的愤怒,以进入一个角色的身份做了表达,并且在这个角色上她又表达出对自己的很多支持:她鼓励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
在这一轮角色表达中,她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整个脸庞开始生动起来。
离开的时候,她微笑地回头冲我点点头说:相信我!而后稳健地转身,走出我的咨询室。
我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陷入沉思。这个女孩身上出现的一些困扰虽然无法通过这一次谈话能够完全处理她内心的阴影,但是我相信,持之以恒的稳定的支持一定会帮到她。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也是瓦解旧的自我认知的时期,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作为父母或是教育者或是心理工作者如果能够很好的陪伴适度的引导,问题出现的时候也是矫正并打下心理发育人格发展的坚实基础的契机。
案例分析: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个案,她对学习以及学习之外的生活存在很多自我贬损,缺乏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极度地失望感,这些都显示她有些抑郁倾向。(如果这种倾向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并在现实生活中被更多的事情打击自尊,那么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而这一症状是因为她早年内化的严苛要求完美的客体表象有关。这使得她对自己吹毛求疵,稍有瑕疵都会跌入无望的困境。因此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一方面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访互动,能够成为一个包容积极支持的新的客体形象内化到她的内心,从而整合原来的苛责的客体表象,另一方面是通过空椅子技术等咨询策略帮助她处理潜抑的冲突的情绪。
孩子们,要从自我挫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样你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